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4月份的经济运行数据。结合数据内容来看,2017年1季度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虽然4月份总供给和总需求均有所收缩,显示我们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但金融机构去杠杆有进展。总体来说,按照目前的情况,今年的经济运行应该能达到预期目标,政策应该继续“稳”字当头。
补库存接近尾声,工业生产同比增速回落
库存周期是短期经济波动的重要推动力量。2017年1季度,在需求收缩情况下,GDP同比增速上升主要是由于企业补库存。2016年去产能导致PPI同比增速上升,企业利润增加,企业经营预期改善,并补充库存。然而,库存周期的一些先行指标已开始回落。CRB 工业原材料价格指数同比增速在2016年12月就开始下降,PPI同比增速也在2017年2月达到最高值7.8%后下降,4月为6.4%,较上月下滑1.2个百分。PPI增速下降又导致企业利润增速下滑,1-3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长28.3%,增速较1-2月份回落3.2个百分点。企业利润增速下降后,生产意愿降低。PMI 在3月达到最高值51.8%后,4月回落0.6个百分点。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5%,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这些指标的变化意味着补库存接近尾声。
需求结构继续变化,总量萎缩
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10.7%,增速较3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汽车、文化办公用品消费额同比增速与3月份相比分别下滑1.8、13.4个百分点,拉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滑0.2、0.1个百分点。此外,餐饮消费和网络消费同比增速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体现了消费结构向服务消费倾斜的状况。
1-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较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工业投资同比增速下滑0.7个百分点。这反映出,随着PPI同比增速下滑,企业利润下降,投资意愿降低。
4月份,出口额保持了8%的较高同比增速。其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前期人民币贬值,促进了出口。第二,外需回升。4月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指数与上月持平,达到53.7%,保持在扩张区间内,反映全球经济复苏状况好转。4月份进口额同比增速回落至11.9%,主要原因是能源、钢铁类大宗商品价格同比上升幅度收窄。
CPI同比增速重回“1时代”,结构特征明显
4月份,CPI同比增长1.2%,增速较3月份上涨0.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非食品中的服务类价格同比增长2.9%,增速较3月份上涨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涨0.9个百分点。服务类价格同比增速持续小幅上涨,体现出服务类行业的活跃度相对较高。
4月份,PPI同比增长6.4%,增速较3月份下降1.2个百分点。其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国际油价下滑,拉低了国内油价。第二,由于前期PPI同比增速大幅上升,政府加强了调控,上游原材料产量增加,价格下滑。与3月份相比,4月份黑色金属原材料购进价格环比下滑3.0个百分点,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出厂价格环比下滑7.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环比下滑5.5个百分点。
信贷超预期增长,中长期贷款增长幅度较大
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1万亿元,信贷超预期增长。其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下银行收缩了理财产品规模,而加大了信贷投放。4月份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5226亿元,排除地方债置换干扰,本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高于3月。
4月末M2同比增长10.5%,增速较上月末下降0.1个百分点。其原因有两方面:第一,4月份地方债发行3249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0646亿元,本月地方债发行创造的存款低于去年同期。第二,金融监管趋严,债券融资成本不断上升。4月份企业债券融资仅435亿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7081亿元,银行通过债券投资创造的存款也会低于去年同期。
一行三会加强协调,金融机构温和去杠杆
4月以来,一行三会加强了金融监管,连续释放出多个信号,强调温和去杠杆。比如,5月12日央行开展了4590亿元MLF操作;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表示,缩表并不一定意味着收紧银根,而且4月份央行已重新扩表;5月12日银监会要求在自查督查和规范整改工作之间安排4至6个月的缓冲期,为银行实现合规达标预留时间;金融监管对新增、存量业务实行新老划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