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学术讲堂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 正文

供给、需求双扩张,积极解决就业问题

信息来源:光明网 发布日期: 2017-03-26 浏览次数:

 2016年,我国就业状况总体稳定,但由于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当前就业形势呈现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风险并存的局面。

 要应对失业风险,就需要了解我国的失业人群。当前的失业人群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经济增速放缓引起一些工厂倒闭,农民工在城镇再就业的搜寻和匹配成本较大,导致大批农民返乡。二是传统制造业劳动力,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全球经济低增长,再加上生产要素红利逐渐消失,导致我国传统加工制造业出口竞争优势被削弱,传统制造业企业经营困难,造成员工失业。三是高校毕业生人群,2009年以来,高校毕业人数逐年增加,2016年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已经增至765万人,再加上中专职高毕业生人数也已经达到1200多万,每年新增的就业岗位不足以安置这些人群就业。四是化解过剩产能释放的劳动力。

 从周期性失业风险层面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对就业将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冲击。2016年中国城镇实现新增就业1314万人,2016年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2%,低于4.5%的年度调控目标,但中国登记失业率近十年来长期稳定在4.0%-4.3%的水平,中国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根据中国经济增速和新增就业量之间关系的经验测算,中国经济要保持较高增长,才能确保在工资上涨率不大幅降低的情况下提供1000万新增就业岗位。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因增速放缓压力导致的周期性失业风险应该成为我们的关注焦点之一。

 此外,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导致结构性失业风险上升。产业结构调整在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释放出较大规模的劳动力,由于这些失业劳动力的就业水平一般较低,低端制造业岗位的“就业难”与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技能型劳动力供给不足同时存在的结构性失业现象将更加明显。

 在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过程中,在短期内要将重点放在治理周期性失业上,在中长期关注结构性失业问题。面对失业风险,解决就业问题,最根本的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稳增长”就是“保就业”。在具体落实中,一方面,积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好结构性减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对短期总供给进行正向刺激,同时鼓励创新和创业,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特别是通过鼓励“双创活动”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新增岗位来吸纳就业。另一方面,积极扩大需求。通过促进民间投资和消费的方式刺激有效需求增长,在扩张基建投资的同时加强基建投资对民间投资的带动作用。同时,政府方面要实施力度适中,以带动民间需求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