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容思想、艺术、知识、实用、趣味、普及性于一体的国学入门好书——郭庆祥“国学经典系列”丛书,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系列丛书系统解读与阐述儒家经典著作“四书”,同时,深入浅出,力求好看、好懂、好用、兼顾学术、通俗,以便让广大普通读者更好地走进国学。目前,该系列中的《中华经典与智慧》、《< 大学>人生大学问》、《< 中庸>人生大智慧》已面世,并获得读者好评。据悉,该系列丛书将于今年年底全部出齐。
这是作者郭庆祥先生在国学领域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在谈到创作体会时,他表示:力求靠学术水平,站得住;靠通俗易懂,铺得开;靠普世价值,走得远;靠人生哲理,留得下。
《中华经典与智慧》一书在手 中华传统文化了然于胸

《中华经典与智慧》一书是对“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华传统文化起源、变迁的归类与整理,包括对“诸子百家”文化形成的追索与求源,对佛家文化与中华文化融合、发展的梳理。
上篇“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从中华传统文化起源,到《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五经”的形成;从《老子》、《庄子》、《管子》、《墨子》、《晏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到凝聚“诸子百家”的思想及现实意义;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王夫子等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到对历史深远的影响;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厚度;到“四书五经”的深度;再到“诸子百家”的广度,形成三维的立体形象。真是一书在手,中国数千年文化精粹了然于胸。
下篇“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作者从人性出发,解读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九部经典的精华,阐述了儒、道两家“为人处世,安身立命”及其“入世”、“出世”生存哲学与人生的智慧。
在作者眼中,中华传统文化以法、道、儒、释,分别形成中国思想文化的四个维度:法家治世的“严谨”,儒家用世的“和谐”,道家出世的“妙道”,佛家避世的“圆融”等,形成“诸子百家”精妙绝伦的思想精华,凝聚为中华民族历史经典的灵魂,铸就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伟大智慧。
《〈大学〉人生大学问》 人生的用世宝典

《大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构建儒家思想殿堂的蓝图和施工程序。被孙中山称之为:“中国政治哲学谓其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外国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过,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大学》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宝典,是修己以安百姓的大学问,是宋元以来钦定的教科书,是封建科举的指南,是统治阶级的治国法宝,是上千年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进身阶梯,是儒家通往“内圣外王”之道的必经之路。
郭庆祥的《〈大学〉人生大学问》 一书,既分段全文译介了《大学》的内容,又将作者当代的理解融入其中,并结合了相关的先秦典籍。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习研究过许多先秦典籍,可以说无所不读,并领会颇深。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自己一路走来的所学所思所想,都记录在案,收入了这本书中,试图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多的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
作者积60年的风雨沧桑,五年的潜心专研,博览群书,正本清源,从人性出发,人生着手,引《四书五经》之精华,征“诸子百家”之精粹,纠“程朱理学”之谬误,解读,纯正翔实;文字,优美、酣畅淋漓。全书融会贯通古今中外智慧于一体,高瞻远瞩,气势磅礴,大开大合,五十万言,一气呵成。赋予了《大学》当代之灵气,铸就了当代知识分子用世之灵魂,是一部难得的当代人生的励志宝典,使《大学》的智慧更加光彩夺目,使这部书具备了更好的当代意义。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大学》的通俗化读本。
《〈中庸〉人生大智慧》 引领您智慧前行

“中庸之道”,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作者郭庆祥先生说,解读《中庸》的最大收获是:“使我懂得了‘天命之谓性’ —‘天道性命’是人性的本源;‘率性之谓道’—‘尽其性,任其性’的潇洒自由;‘修道之谓教’—‘忍其性’,自觉约束、规范自己人生的欲望”。
懂得按照“中庸之道“的思维准则,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按照“君子之道”为人处世,安身立命;按照“礼仪之道”行为规范,不卑不亢;按照“至诚之道”成己成人成物。
《中庸》是“四书”最难解读的书,是儒家思想殿堂的基础工程、思想纲领和理论基础;是儒家最早、最精密的哲学著作和传世经典;是古代开科取士,加官进爵的教科书。
宋人程子认为:《中庸》“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的儒家道统传文。孔子的“天道性命”思想,由《中庸》演变为“思孟学派”的“心性哲学”,并因此备受历代学者重视。
人们若能从《中庸》中借得人生智慧,并终生坚持不懈地努力笃行之,一定会终生受益无穷,活得鲜艳精彩,智慧潇洒而有价值。
《中庸》的核心是“中庸之道”,着力论述人生的哲理和智慧,提出人们为人处世的普遍原则,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是衡量一切道德原则的最高准则。
作者为了对《中庸》解读的客观纯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特借郑玄、孔颖达、朱熹、张居正,这些汉、唐、宋、明的儒学大家的解读予以佐证。
全书二十四讲,作者神驰思聘于天地间,纵横古今于中外。对比中西思想之渊流,采微探幽,阐扬中庸之宏道;信守拈来,恰如其分,联系身边大事和小情。从人性出发,人情着眼,人生着手,拂去历史的迷尘,吹散封建的阴霾,开启“中庸”人生的大智慧。
作者娓娓道来,通过全书的讲述,向读者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反身内省的道德修养,强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从而修、齐、治、平,成己、成人、成物,达到“天人合一”的“中庸之道”的人生伟大智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