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展在江苏南京新庄国展中心开启了,1000件优秀创意作品精彩亮相,让人惊叹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释放出的创造力。不过,还有一种现实情况是,尽管“保护原创、尊重版权”的理念渐渐深入人心,但仍有侵害原创者权益的事件屡见报端,不和谐的音符时常会搅乱维护知识产权的秩序。
如今,一方面,人们津津乐道于“免费下载”“免费听歌”时代所带来的“繁荣”;另一方面,基于网络的新媒体,尤其是公共微信平台,如何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真正发挥媒体的特质,尊重原创、保护创新、传递正能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大课题。
网络的便利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海量信息共享的同时也给投机取巧之流提供了温床。改个标题、拿来即用,看似简单的模仿,实则是对原创的毫不尊重,是对本该加以保护的知识产权的熟视无睹;打着借鉴的幌子,实则更多有抄袭之嫌;披着创意共享的外衣,内里却是赤裸裸的内容侵权。面对抄袭,人们更多的感受是爱莫能助。如果每一次抄袭都不能昭然若揭,那么抄袭之风就会疯狂蔓延,令人们引以为傲的创意产业也就无从谈起。
人类是能思想的芦苇,如果放弃思想的能力,我们的价值将会变成一片茫然。面对庞大的信息和种种诱惑,只有尊重原创,世界才会有“诗”和“远方”。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唯创新的思维、原创的灵魂,才是互联网时代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也只有真正守护新媒体发展的一方净土,才能有文化真正繁荣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