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学术讲堂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 正文

靠学习进步 靠工作立身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发布日期: 2015-05-19 浏览次数:

“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为学”。当今,我们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面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更加奋发有为地开拓进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着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只有强化学习、勇于创新,才是为官之基;只有狠抓落实、敢于担当,才是立身之本;只有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一、强化做人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112日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告诫之语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清清爽爽、义无反顾地去当官,不要把当官作为一个满足无穷贪欲,获得无限私利的一个捷径,那样迟早要完蛋。”“为官先为人”,要学做官,首先要学做人。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修身而后求能,都是把修身做人摆在了第一位。读过范仲淹《岳阳楼记》的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观,也讲出了做人的基本道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指外部世界,不为利动;己指内心世界,不为私惑。就是说:做人要有信念、有目标、有精神追求、有道德操守。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以崇高的品德、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文化修养去赢得人民的尊敬,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品位、提升境界,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二、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他在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在历次开学典礼的讲话、与中央党校学员座谈、听取中央党校校委工作汇报、对中央党校工作所作的批示中,都反复强调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头脑,强调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定的信仰始终是党员干部站稳政治立场、抵御各种诱惑的决定性因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社会经济发展、带领人民群众向知识经济时代进军的主导力量。这就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更应该是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共产党员要进行扎实的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通过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中国梦的伟大论断等一系列基本原理的学习、思考、感悟,使之内化为一种自身的素养,变成自觉而不是强加的、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从而正确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和决策工作,不断开辟思想解放的新境界、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强化科学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加快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对手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而言,科学思维不仅是认识世界、分析问题、做出决策的基本方法,更是充实心灵、塑造品格、坚定信念的精神资源。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更是一种精神文化和思维方式。如果说专业科学知识有其明确边界,那么科学思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辐射到各个领域。领导干部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之中涵养科学思想、拓展知识疆界,在决策和工作中就会自觉运用科学思维、科学方法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多一些尊重规律、实事求是,少一些主观臆测、经验主义,从而优化执政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当今,信息科技把世界连成“地球村”,能源科技力图攻关“低碳”难题,航天科技带动空间资源开发……在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以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为契机,领导干部应该在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上走在前面,切实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就曾强调:“能不能把我国的科学技术尽快地搞上去,关键在于我们党是不是善于领导科学技术工作。”领导干部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是个人的知识需求和精神追求,而且事关提升科学决策和科学发展的水平,事关增长领导科技工作和驾驭知识经济的能力。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科学以如此贴近生活的姿态,深刻地影响着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能缺少科学思维,学科学、用科学,正该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

四、强化担当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党的干部敢于担当,就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敢于担当本身也是一种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其位,谋其政”。做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拿着国家的俸禄,总要干成点利国利民的好事。因为只有勤政,才能载福;德不配位,必有余殃。所以说事不避难,敢于负责,是一种精神境界、人格修养,是一个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作为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亲自上阵,带头冲锋,切实做到不在层层表态上做文章、不在层层开会上兜圈子、不在层层造声势上动脑筋,而是在克难攻坚中见成效,用敢于担当的精神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困境中找出路、在困难中找办法,确保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向前推进,才能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