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学术讲堂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 正文

长城贯穿全国15省份总长超两万公里 人为破坏严重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15-03-23 浏览次数:

 

全国15省份有长城

国家文物局公布历代长城总长21196.18千米 人为破坏导致大量长城遗址存倾斜等险情

早报综合报道

长城到底有多长?21196.18千米!昨日在居庸关长城举办的“长城长中华魂”——长城保护宣传暨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成果发布活动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公布了这一数据。

15省市区有长城

童明康表示,根据国务院2006年颁布实施的《长城保护条例》,国家文物局启动了长城保护工程,并将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作为首要工作任务。2007年,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合作开展了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并组织持续推进秦汉及其他时代长城资源调查。

他介绍,根据长城资源调查成果,国家文物局经过各省申报、专家审核、各省复核和专家委员会集体评审的严格程序,于今年5月批复完成了长城认定工作。认定长城分布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长城墙体、壕堑、单体建筑、关堡和相关设施等长城遗产43721处。

童明康说,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的完成,使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全面、准确地掌握了长城的保护管理现状,明确了各类长城遗产的范围和属性,确定了长城的保护身份和法律保障,为推进长城保护工程奠定了基础。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投入5亿多元用于长城保护,为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工作提供了保障。

人为破坏存坍塌险情

国家文物局提供的报告显示,在长城资源调查过程中,发现长城仍然面临着相当严重的人为和自然破坏的威胁,特别是近年来人为破坏有加剧趋势。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法人违法现象严重,个别地方和部门在基本建设、长城资源利用等工作中,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随意开挖、破坏长城。

二是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部分地方群众缺乏文物保护知识和意识,在长城上取砖取土、平整道路、种植农作物等现象较为严重。

三是保护基础工作相当薄弱,由于长城大多分布于边缘偏僻地区,地方财政困难,管理能力差,其“四有”基础工作(划定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设置管理机构或人员)进展缓慢。

四是研究水平总体不高,研究力量较为分散,针对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特点、保护维修、展示、监测和管理方面的具有重大影响并成为国际遗产保护界广泛认同的学术成果不多。

报告称,受地震、洪灾、风雨侵蚀等自然因素和上述人为因素影响,长城遗址保护状况不容乐观。以明长城为例,人工墙体只有8.2%保存较好,74.1%保存较差或者差,甚至只剩下地下基础部分。大量长城遗址存在坍塌、倾斜等险情。

国家文物局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在具有重要价值或已开放参观的长城段落设置必要的安防、避雷和围栏等保护设施,建立长城监测预警系统,基本排除大的险情隐患。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