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学术讲堂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 正文

GDP与幸福度之间的关系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15-03-23 浏览次数: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性的指标。当我们考察GDP的时候,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为什么GDP增加了,却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感的上升?这里面的原因之一就是GDP在核算中有被高估与低估的问题。在具体核算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时候,往往会漏掉一些东西,诸如自给性劳动、地下经济等,由此导致了GDP被低估。其中自给性劳动通常是我们在统计中漏掉最多的部分。随着家庭劳动日益的市场化,自给性的家庭劳动会进入市场,因而被计入到GDP中,带来GDP的攀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质量一定会有多大的提升。另外,GDP因为某些因素也会被高估。假如有两个国家,一国国泰民安,另一国社会动荡,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社会动荡的国家要在防范犯罪方面更多地投入,由此会使该国的GDP上升。这种GDP的上升并不代表该国国民的幸福度更高。所以,当我们评价GDP高与低的时候,要清楚一国GDP的核算方法。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闲暇。幸福指数涉及到两个主要因素:一是消费;二是闲暇。通常我们会认为,随着自身消费水平的提高,幸福感会上升。事实上,消费水平的上升与闲暇是有冲突的。利用闲暇,我们可以去听听音乐,逛逛街,陪陪家人,可以看着蓝天放松自己的身心等,这都是幸福感。但是当我们追求更高的消费的时候,往往需要通过增加劳动、延长工作时间来获得更高的收入,由此我们的闲暇被挤占了。所以当我们工作越来越辛苦,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幸福指数可能是在下降。因此,GDP提高了并不代表我们的幸福指数一定提高了。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