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学术讲堂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 正文

从大师引领到内心体悟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15-03-23 浏览次数:

  在第3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由中国老教授协会组织编纂的“大师风范”丛书于近日出版。该丛书辑录了66位学术大师的精神历程,并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以此为契机,全国教育系统在节日来临之时发起“弘扬大师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值得赞赏。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确实需要大师发挥引导、示范和教育的作用,以大师为榜样,从他们的言行中汲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就有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标杆。通过学习大师精神,师生可以养成恪守诚信的良好品德,打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根基。

  我们应该看到,精神境界的高蹈、治学方法的独到、坚忍不拔的毅力等,总使人们对学术大师产生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这距离能激发奋发的张力,也会产生心灵的隔阂。让学术大家的亲友、学生讲一下他们的故事,更容易拉近与师生的距离。如果能在学生身边发现典型、树立标杆,或许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身边的精神之光更容易温暖人心。生活也告诉我们,身边的感动不可或缺,现实中有更多的中国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

当然,这些只是外在的环境熏陶、浸润,关键还在于师生本身如何体悟。毕竟,我们更应该看到,知识无法遗传,意义无法继承,理想“取法乎上”,现实“得乎其中”。继承优良文化传统需要每个人付出不懈的努力。圣人无常师,大师走过的道路也仅供参考,而非指向未来的路标。心灵鸡汤转化成人生答卷的前提,是每个人都伸出自己的触角。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