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党史学习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 > 正文

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18-09-23 浏览次数: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87周年,这个日子是每一个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蓄谋已久的侵华事变,短时间内,东北大片河山陷于敌手,民族存亡到了生死关头。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和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这支队伍高举抗日救国的伟大旗帜,在白山黑水间坚持了长达十四年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

 白山黑水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共满洲省委连夜起草并于次日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这是国内号召武装抗日的第一篇宣言。但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数月之内,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侵略者更要以此为跳板南下入关,妄图变整个中国为其殖民地。

 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坚决抗日的严正主张。东北地区党组织——中共满洲省委号召东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民众团结起来打击侵略者,并派出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魏拯民、李兆麟等一大批干部到义勇军中去,组织和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1932年初,东北陆续建立起十几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1933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东北党组织着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义勇军和山林队协同作战,队伍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各反日游击队先后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和反日联合军,抗日游击战被推向高潮。1936年2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布《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决议草案》,决定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部队统一称为“东北抗日联军”,随后,《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布,东北抗日形势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十一个军,其中九个半军诞生和战斗在黑龙江境内,鼎盛期兵力达3万余人,足迹遍布东满、南满、吉东、北满70余县的广大地区。东北抗联战士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以简陋的武器与装备精良的日伪军坚持斗争,杀伤其大量有生力量,成为支撑东北抗日危局的中流砥柱。据东北抗联领导人之一周保中的推算,1931年至1937年间,东北抗联歼敌人数约为103500人。而据日本陆军省1936年3月公布的数字,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末,日本关东军战死4200人,伤病17.13万人。日本关东军参谋部统计,1936年日伪军战死者627人,伤1417人;1937年1月至9月,死伤518人。日本侵略军为之痛恨不已,称东北抗日联军为“满洲治安之癌”。

 牵制大量日军配合全国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危机,东北抗日联军原本的局部抗战转变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7月15日,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部发表《为响应中日大战告东北同胞书》,号召东北民众联合起来,暴动起来,响应中日大战,驱逐日寇滚出中国。北满、吉东省委党组织和抗联司令部也发出公告,号召东北军民团结起来,在敌人后方齐起奋斗,响应全国抗战。在新形势的鼓舞下,东北抗联指战员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频繁打击日伪军,掀起了东北抗日斗争的新高潮,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据日本原生省战后统计,从1937年七·七事变至1946年初,日军在东北阵亡约4.6万人,加上受伤人员约13万余人。在这种形势下,日军在入关南下的同时,不得不在东北逐年增兵以保证其后方安全,由此可见东北抗日联军对其巨大的牵制。正如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的那样:“东三省的游击战争,在全国抗战未起以前当然不发生配合问题,但在抗战起来以后,配合的意义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至其给予整个敌军敌国以精神上的不利影响,给予整个我军和人民以精神上的良好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1940年以后,由于日伪“大讨伐”和推行残酷的“集团部落”,东北抗日联军陷入了极端艰难的环境,为了保存实力,坚持斗争,东北抗联大部分人员越境到苏联进行整训,留下少数部队在东北继续进行游击战。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东北抗联指战员积极配合作战。留守在东北各地坚持斗争和执行任务的抗联部队也纷纷参与并配合苏军歼灭日伪残余势力。在强大攻势下,日本关东军很快土崩瓦解。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东北抗日联军和全中国人民一起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东北抗联精神宝贵精神财富

 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长达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东北抗日联军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而且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主要是: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

 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爱国主义使抗联战士把自己的生命与祖国的命运、与人民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他们深深地热爱着祖国和人民,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誓死保卫祖国,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爱国主义的伟大诗篇。

 勇敢顽强、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面对凶残的敌人和恶劣的条件,东北抗日联军不畏强暴,勇猛杀敌,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的岁月里,无数将士血染沙场,其中不乏抗日联军的高级领导人,如杨靖宇、赵尚志、魏拯民、陈翰章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八女投江、莲花泡四十二烈士、东北抗联十二勇士血战小孤山等,永远为人民所传颂。

 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不畏牺牲精神。为了使中华民族不受外敌侵略,东北抗联指战员面对死亡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东北抗联这个英雄群体,人数最多时有3万多人,最少时仅有千余人,但是这个群体却涌现出众多英雄。杨靖宇勇斗顽敌壮烈殉国、赵尚志身负重伤被俘时痛斥侵略者的大义凛然、赵一曼就义前高唱战歌的视死如归……正是这样一个个为了捍卫民族尊严威武不屈的英雄们,为这支不屈的队伍赢得了不朽的荣耀。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在极端艰难困苦时期,东北抗日联军与敌人苦斗周旋,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足溃汗滴气喘难、冷气侵人夜难眠”“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就是将士们所处艰苦环境的真实写照,但他们始终保持坚定的意志、乐观的豪情,发誓要“黑暗一扫完”“夺回我河山!”

 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东北抗日联军面对的敌人是强大的,要战胜日本侵略者,必须发动和团结各民族、各方面的力量。东北抗日联军11个军中有十多个民族的成员,许多将领都是少数民族,如赵尚志、李兆麟、陈翰章是满族,周保中是白族,金策等是朝鲜族。为共同反对日本侵略者,东北抗日联军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合战线,得到苏联人民的同情与支援。同时,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有力地牵制日军,为歼灭日本关东军发挥了重大作用。

 今天,虽然九·一八事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却永远留在我们记忆中。在中华民族最危急之时,东北抗日联军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与反抗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殊死搏斗,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是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