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席李先念,曾是一位革命“博士”。大革命期间,他以木匠(当地俗称“博士”)学徒的身份参加革命,人称“小李木匠”;土地革命时期,他一手拿斧头,一手握枪杆,组织农民自卫军参加黄麻起义;“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工厂,重操旧业,连木工师傅都说:“刨得这么好,功底真扎实。”
出任工会主席
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高桥乡李家大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为他取名李先念,小名泉伢。1921年,只读了3年私塾的他,因家贫而辍学。随后,父母将他送到黄陂木兰乡其表兄袁学福处学习木匠手艺。李先念勤奋好学,悟性高,3年后便学成出师。当时,人们亲昵地称他为“小李木匠”。因经常走街串巷,广泛接触社会,还到附近聆听共产党员演讲,他成为了当地最早接受革命思潮的无产者。
由于袁学福家大口阔,生活艰难,便安排李先念到汉口球场街一家棺材铺(时称“寿器店”)做棺材。在汉口期间,李先念由于经常接触民工,夜间还到江边与码头工人搭伙做短工,他深切体会到人民群众的疾苦。这时,中共地下党员正深入到武汉宣传革命,他因此受到革命洗礼。
1926年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攻入武昌,北伐战争取得空前胜利。此时,李先念听说董必武、陈谭秋等派人在家乡搞农民运动,于是返回黄安,在高桥农民夜校接受了共产党的教育,开始从事革命工作。
回到家乡后,他积极投身农民运动。是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工作热情高,又在汉口广泛接触工人阶级,1927年春高桥区工会成立时,他当选为工会主席。同年夏,又出任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黄安县处于白色恐怖之中。一些土豪劣绅纠集反动武装对农会、工会进行疯狂反扑,导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但李先念愈挫愈勇,继续投身革命事业。
参加黄麻起义
1927年11月13日,黄安、麻城3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引下和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下,攻打由反动势力控制的黄安县城,史称“黄麻起义”。
当晚9点多钟,李先念率高桥各乡农民武装,抵达了距黄安县城十多里的羊子山。他首先向队伍作了战前报告,希望大家严格按照指挥部的部署行动。报告完毕后,有人提出:打不打土豪劣绅聚居地桂花楼?李先念斩钉截铁地回答:“打!当然要打。但是他们根子在县衙,县衙不打倒,土豪劣绅照样横行霸道!今天我们先挖根,再砍树!”顿时群情激奋,大家浩浩荡荡向县城进发。
14日凌晨,攻城队伍由城西北攀梯而上,夺占北门,旋即攻入城内。他们占领了县政府、警察局,全歼县警备队,并活捉县长、官吏、土豪劣绅10余人,缴获步枪30余支、子弹90箱,从而控制了全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
1928年1月,留在地方工作的李先念,在木兰乡组建了共青团塔耳支部并任书记。1931年6月,中共(黄)陂(黄)安南县成立,李先念任县委书记,后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当时,从上海初到鄂豫皖苏区的张国焘,听取了李先念的工作汇报后,对他很是满意。张国焘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李先念所说的,使我对当时苏区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敬佩他的能干,后来他被调任红四军某团的政治委员,我们总在一块对敌作战,他也逐渐成为红四军少数领导人之一。”
母亲的两块银元
1931年10月17日,陂安南县召开扩大红军会议。李先念在会上作了动员,会后亲自率领300多名青年参加红军。李先念带头参军的举动,使陂安南县扩红工作受到中央分局和特区军委会的表彰,一到部队,就被任命为红四军第11师33团政委。从此,他开始了戎马生涯,后被毛泽东称为“不下马的将军”。
不久,红四方面军被迫转移。李先念母亲得知消息后,跑了几十里路,赶来看他。那一天,李先念正在河口与敌激战,看到母亲突然出现在阵地上,因担心她的安全,当时就发火了。母子俩在战场上匆匆告别,李先念安慰母亲,不会走很远,很快就会回来。然而,母子一别,竟再也未能相见。
战斗结束后,李先念在行军时听到大衣口袋里叮咚作响,掏出一看,是母亲临走时悄悄塞的两块银元。这银元是母亲一生的积蓄,也成了李先念对母亲一世的怀念。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妈妈,真后悔当时不该对她发火。现在我是80岁的人了,想老娘!”许多年后,躺在病床上的李先念,时常向亲人念叨这句话。
毛泽东称赞“果真英雄少年”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电令红四方面军由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出击,以策应和配合中央红军作战。3月,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转而进军川西北。6月初,正当中央红军人困马乏之际,其先头部队收到了红四方面军振奋人心的电报:
我们已派一小队向西南进占懋功与你们取联系。你之先头部队确取联系后,请即飞示以后行动总方针。我方情况请问我先遣之指挥员同志,即可得知大概也;川西一带情况有利于我们消灭敌人作战巩固之后方根据地……
国焘、昌浩、向前
六月二日
6月12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向中央报告了敌方的部署、兵力和调动情况,以及红四方面军所属各部队的部署情况和战斗任务。同时告知,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部带电台一架已来懋功接应。16日,毛泽东会见了李先念,这是二人首次见面。他握着李先念的手连声称赞道:“名不虚传,果真英雄少年!”
寒暄后,毛泽东打开桌上的军用地图,边看边问他,岷(江)嘉(陵江)地区的气候怎样?地理条件如何?人民目前的生活状况如何?
对当地了如指掌的李先念介绍道:“岷、嘉两江之间地区,山间平坝子多,物产丰富,人烟稠密,居民以汉族为主,也有羌族和藏族,部队的给养与兵源估计不成问题。从战略地位上看,东连川陕老根据地,北靠陕甘,南接成都平原,可攻可守,可进可退,回旋余地大。红军如果进入这一地区,便有了立足之地,可以休整补充,恢复体力,再图发展。趁现在茂县、北川还在我军控制之下,可以打回去,否则,再打过岷江就难了。”
李先念继续说,他率部来懋功,一路人烟稀少,只看到少数藏族牧民,筹粮很难,大部队久驻无法解决给养。大小金川和邛崃山脉一带,高山连绵,谷深流急,部队很难行动,不容易生根立脚,向西北去条件更差。他建议两军会师后应向东北方向前进,首先向岷嘉地区发展比较有利。
毛泽东对李先念的分析大加赞许,由衷地表示:“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相见恨晚喽!”
师徒情深难忘怀
抗战时期,李先念奉命到豫鄂边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41年4月,豫鄂挺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李先念虽身居要职,仍念念不忘师傅袁学福。1945年的一天,李先念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第二天一早,他就提着猪肉、红糖等礼物,专程赶去看望袁学福。正在吃早饭的袁学福听说李先念来了,连忙放下碗筷,三步两脚走到门外迎接。
李先念老远就说:“师傅好吗?十几年啦,真想您老人家!”袁学福连声说好,并把他拉进堂屋,上下打量了一番。原来瘦高黄脸的徒弟,如今身材魁梧,脸色透红,身穿军服,威风凛凛。袁学福感叹道:“红马寨九龙冲,出人呢!”李先念笑着说:“这是师傅的管教之功!”
1949年夏,武汉解放,李先念担任湖北党、政、军领导,虽事务繁忙,仍想念着师傅。因抽不出身,他便叫秘书把师傅接到武汉小住。师傅看到他心里十分高兴,笑着问:“先念,你这么忙还记得师傅?”
“看师傅说到哪里去了。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一生都忘不了师傅!”李先念回答。
袁学福满眼泪光,激动得说不出话。
李先念专门安排了一名警卫员照顾师傅,陪其游览黄鹤楼、归元寺、中山公园等风景名胜,他每天也尽量挤出时间来陪师傅。袁学福看他日夜操劳,自己又来添麻烦,哪里闲住得下,执意要回家。临别时,李先念紧紧握着师傅的手说:“师傅要好好保重身体,有什么困难就跟我说。我有空再去看望您。”
1962年清明时节,李先念回到家乡。他得知袁学福已于年初离世后,半天没有说话。第二天,李先念到袁学福的墓前祭扫,敬献花圈。他在墓前三鞠躬,久久默哀,不忍离去。
1967年2月,李先念被诬陷为“二月逆流”成员,遭到了围攻和批判,后来被下放到北京郊区一家木材厂劳动。每当拿起刨子,重操旧业,他似乎又回到了青年时代。每干完一件活,他就拿给木工师傅看,请其检查质量。木工师傅看后,感叹地说:“长时间不干了,刨得这么好,功底真扎实。”
1976年,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李先念作为主要决策人之一,为从危难中挽救党、挽救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