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装甲兵是从我军步兵和炮兵发展起来的。它孕育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诞生于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成长于解放战争时期,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培育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抗战爆发前,毛泽东就开始关注装甲兵的人才培养
肩负民族解放和建设发展重任的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20年代初建党以来,始终以深远的战略眼光关注着坦克装甲车辆这一新式武器的发展与应用。中国共产党人秘密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即是装甲机械化作战力量——孙中山大元帅府铁甲车队。1924年12月,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周恩来等人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在广州大沙头主持创建孙中山“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选派20多名中共党员担任铁甲车队的领导和骨干,其中共产党员徐成章、周士第分别担任正副队长,接受中共的秘密领导。
1925年6月,铁甲队参加了省港大罢工后的全面封锁香港斗争,并与英法军队展开血战,取得消灭英军200余人的战绩。毛泽东此时正在举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得知共产党员周士第率铁甲车队初显雄风、大败敌军的消息后十分高兴,立即号召学员“向以周士第为首的铁甲车队学习”,并提出了尽早建立一支我党独立领导的“铁甲队”的想法。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极为关注坦克这一新型武器的出现和军队机械化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在人民军队建立自己的坦克部队的条件尚不具备之时,就积极着手开展装甲兵人才的培养工作。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坦克,是矛盾二者结合为一的新式武器”的著名论断,并指出“中国须努力增加新式武器,以便在战略反攻阶段中能够充分地执行阵地攻击任务”。在1938年10月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提出,要努力增加飞机大炮战车的数量,把创立机械化兵团作为全民族的一项任务。
1936年8月,为装甲兵等技术兵种建设培养骨干,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安排当时在苏联学习的许光达等部分干部转学坦克、炮兵等军事技术,组织了一个40余人的汽车训练班。训练班“除了学习汽车以外,还学习炮兵和坦克技术、战术”。后来汽车训练班改为东方大学军事训练班(坦克特种兵分部),主要学习坦克技战术,许光达担任分部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以许光达为代表的这批干部,成为我党我军最早的装甲兵人才。
为了培养自己的特种技术学员,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关怀下,我军准备成立一所培养特种兵干部的摩托学校。为了选调学员,毛泽东于1937年5月7日电示周恩来、袁国平、彭德怀、任弼时等,“现军委开办一摩托学校,由步校选调学生廿名,务于本月十二日由庆阳动身来延安。学生条件如下:一、政治坚定,党团员。二、年龄十八岁至卅岁。三、能看普通文件及会加减乘除。四、身体健康,有战斗知识或机械知识。”1937年6月,摩托学校正式开学。学校设在面临延河边的延安东关飞机场,刘鼎任校长。学习的课程除了马列主义和文化课外,主要是学习装甲和航空两个专业方面的汽车、坦克战术、航空以及修理等。摩托学校提出的口号是:“为了未来的战争!”“为了大反攻!”
建校初期,军委把红军仅有的5辆破旧汽车集中到摩托学校,供教学使用,其中有两辆大卡车有时还要担负运送干部去西安的任务。1938年4月,延安摩托学校一期学员学业结束。这所摩托学校培养出来的许多学员,后来成了陆军、空军、装甲部队中的领导骨干。
1937年初冬,苏联东方大学军事训练队学习坦克技术的学员结束学业,自1937年11月起陆续经新疆迪化返回延安。1938年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在延安亲切接见了许光达等部分干部。毛泽东亲切地说:“你们都是在列宁的故乡喝过洋墨水的人,有学问噢!你们当中很多人学的是汽车、坦克和飞机,现在还用不上,我们还没有机械化部队,但将来一定会有的,一定能用得上。”毛泽东勉励大家说:“我们现在还没有一辆坦克,也没有大炮,但是有了一批懂技术的干部,党还要培养很多哩。”党中央、毛主席的关怀,对大家是一个极大的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