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朱德颇具儒将风度,他注重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不仅喜欢写作、书法、种植欣赏兰花,爱观赏戏剧,在戎马倥偬领军战斗之余,还经常利用其丰厚的国学修养吟诗赋词,尤其擅长题写楹联以言史寄怀、抚今述志,并为后人留下了颇多佳句。
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这一《题雪山关》之联是1916年朱德任讨袁护国军团长时由滇入川,与护国军总司令蔡锷一起行军,到了四川叙永县雪山关时,二人合作的,极富军旅特色。
四川叙永县境内的雪山关,是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通要道,地势险要,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916年1月,为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恢复帝制,蔡锷率讨袁护国军行至雪山关时,他眼望雄关险道,心中有万分感慨,于是口占一上联:是南来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
后来成为红军总司令的朱德当时正在蔡锷部下任支队长,他纵马经过雪山关时,也心潮起伏,感慨万分,闻知蔡锷将军所吟上联后,当即对以下联: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秋登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
蔡锷和朱德合撰的这副雪山关对联,可谓气势磅礴、感情炽烈的即兴应对之作,抒发了蔡锷和朱德的宽广胸怀与护国壮志,充分表露了爱国将领叱咤风云、讨袁必胜的信念和英雄气概,气度非凡。后人将这副对联镌刻于雪山关南门之上,成为感人至深的山川名胜佳联,特别引人注目。
当年,朱德随蔡锷护国讨袁入川时,还为滇军军界舞台撰写了一联:
大英雄惟有上台难,对两朝丝管,五族旌旄,如此江山,更有何人偷生,自打收场鼓;
好歌舞莫教称颂错,看北帝披猖,南呼革命,这般局面,仍余我辈入蜀,重麾破阵旗。
这一对联是朱德的心理写照,为了“五族旌旄”和“如此江山”,朱德上马英勇杀敌,不愿“自打收场鼓”;下马漫步梨园,仍不忘“南呼革命”“重麾破阵旗”。
1918年,朱德为泸县黄家祠堂撰写过一副戏联:
登场时著眼争观,任伊千种形容,终嫌他假装作道学风流,未免几分牵强态;
卸装后留心细看,换却一番面目,须认得果真的忠臣孝子,原来都是等闲人。
这一副对联写得幽默诙谐,调侃逗乐,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浑然一体,自然得体,读后使人心情愉悦,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同年,朱德又给泸县云锦区白云崖寺戏台撰联:
万口肆讥评,想当时炙手绝伦,谱入传奇,由他说短论长,才知道死后声名到者般样;
满腔皆劝戒,看儿辈装眉做脸,追思往事,不过逢场作戏,趁早把生前幻相作如是观。
另外,朱德在江安视察期间,为江安县城望江楼撰写了一联:
回首万重山,岷峨到此将千里;
举头三百尺,江水南来第一楼。
上联以“回首”二字,含蓄地表达了千里江山之美;下联以“举头”二字,直接地描述了凌空江楼之秀。撰联手法新颖凝练,既巧妙地道出了远近风景的特色,又使联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浮想联翩。
1926年秋天,朱德奉命入川争取杨森部率军北伐。他从武汉溯江而上抵达杨森驻地万县。不久,他因公去成都便抽空拜谒了武侯祠这一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并且即兴撰写一联:
千古文笔出师表,
一腔忠义八阵图。
该联引典自然,构思巧妙,字词铿锵,掷地有声。以诸葛亮的千古绝唱《出师表》和防御东吴入侵在长江北岸白帝城鱼腹渡设置的八阵图,来讴歌诸葛亮一生辅佐蜀汉、文韬武略、忠贞义烈的气节与恢宏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