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党史学习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 > 正文

中央革命根据地 历史沿革和创立意义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发布日期: 2016-10-07 浏览次数:

中央革命根据地

基本介绍

 中央革命根据地由赣西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合并而成,是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根据地,是苏维埃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

 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农民群众多次举行武装暴动。在赣西南,建立了万安县苏维埃政权,创建了东固、延福等小块革命根据地,开辟了赣西南地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在闽西,创建了永定溪南红色区域和革命武装。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转战赣南闽西,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3月20日,毛泽东在汀州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决定以赣南闽西20余县为割据区域,并使之与湘赣边界的割据相连接。4月5日,红四军前委进一步提出“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方针。此后,赣西南、闽西的革命斗争迅速发展。

 1930年3月,赣西南和闽西分别成立了苏维埃政府。8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永和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全军人数达4万人。10月,红军攻占了赣西重镇吉安,清除了赣南与赣西之间的白色梗阻,形成了稳固的赣西南赤色区域,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业。同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建立“苏维埃中心区,中央临时政府建立在此区”。

 1930年底至1931年9月,红一方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使赣西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联成一片。苏区范围最大时包括江西的瑞金、会昌、寻乌、安远、信丰、于都、兴国、宁都、广昌、石城、黎川和福建的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归化、新罗、长汀、连城、上杭、永定等21个县城。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同时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正式宣告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此时,虽然王明“左”倾错误已在党中央领导机关取得统治地位,并于1931年11月召开的苏区党代表大会后在中央苏区逐步贯彻,但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坚持正确主张的同志的抵制和斗争,中央苏区继续得到 发展。1931年12月,赵博生等率领的国民党第二十六军1.7万余人在宁都起义,组建成红五军团,红军力量大增。1932年4月,红一军团攻占了闽南重镇漳州,7月2日在广东南雄水口击溃粤敌17个团,巩固了中央苏区南大门。同年8月至翌年3月,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不仅巩固了根据地,而且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此后,中央苏区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共6个军团10万兵力,以及江西、福建、闽赣、粤赣、赣南5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和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

 在中央苏区内,反动阶级被推翻,人民群众成了政权的主人;深入开展的土地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所有制;经济文化事业获得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在中央苏区这块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治党、治军、治国和从事经济、文化建设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密切联系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发祥地。在中央苏区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而永载史册。

历史沿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部。亦称中央苏区。

 1927年11月至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赣西、赣南和闽西地区的农民先后举行起义,组成红军独立团和游击队,开创了东固、桥头和溪南革命根据地。1928年9月,工农革命军第七、第九纵队组成红军独立第二团,李文林任团长兼党代表。1929年2月,工农革命军第十五、第十六纵队和兴国游击队组成红军独立第四团,段起风任团长,金万邦任党代表。5月,由红五军留在永新的一部及游击队合编为红军独立第五团,陈雷任团长。同年冬,吉安、延福地区第三纵队改编为红军独立第三团。这时赣西南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不断发展。1928年2月至7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在闽西地区发动平和、龙岩、后田、永定和上杭蛟洋等地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第十九师,成立了永定溪南区苏维埃政府,为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4军主力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向赣南、闽西挺进,3月由赣南东进入闽,占领长汀城。[1]

抗敌斗争

 1929年2月11日,红四军进抵瑞金与宁都交界的大柏地山区,歼灭尾追之敌刘士毅旅大部,俘敌800余人。随后北上东固,与红军独立二团、红军独立四团会师,在赣南站住了脚。

 3月中旬,红四军利用闽西敌军兵力空虚之机,第一次挥师入闽,在闽西地方党和邓子恢、张鼎丞等率领的革命武装配合下,首战长汀附近的长岭寨,击溃闽西地方军阀、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部,击毙旅长郭凤鸣,进占长汀县城,建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3月20日,红四军在长汀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利用军阀混战之机,在赣西南、闽西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3月底,红四军由闽西回师赣南,进占瑞金、雩都(于都)、宁都、兴国等县,进一步打开了局面。4月初,红四军在瑞金同从井冈山转移到赣南的红五军主力会合。5月至10月间,红四军乘福建军阀部队主力去广东参加粤桂军阀战争的机会,先后两次进入闽西,在闽西工农武装的配合下,歼灭地方军阀陈国辉旅和卢新铭旅。4月,红4军又进入赣南,打击国民党地方武装和地主武装,先后占领瑞金、于都、兴国、宁都等县城,成立了兴国、于都、宁都等县革命委员会,赣南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5月,红4军再次入闽,至6月,先后攻占龙岩、永定县城,成立了以张鼎丞为主席的永定县革命委员会和以邓子恢为主席的龙岩县革命委员会,闽西革命根据地基本建立了起来。

中共赣西南武装斗争

 1930年2月7日,中共赣西南特别委员会、赣南特别委员会和红 4军、红5军、红6军军委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共同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赣西、赣南和湘赣边三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任主席;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邓子恢任主席。6月,红军第4、第6、第12军组成第1军团。8月,红军第1军团与红军第3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同时组成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和主席。随后,赣南、闽西两革命根据地统称中央革命根据地。1930年春,包括兴国、雩都(于都)、

 宁都、瑞金、安远、寻邬等县的赣西南根据地初步形成。同年1月,红军独立二、三、四、五团和永新、莲花、宁冈等县赤卫队合编为红六军,黄公略任军长,刘士奇任政治委员,共2000余人。2月6日至9日,毛泽东在吉安陂头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红四、红五、红六军军委和赣西、湘赣边、赣南特委联席会议(即二七会议),决定将赣西、赣南、湘赣边3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统一领导赣西南的斗争。3月22日至29日,在吉安富田召开中共赣西南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任书记。随后,成立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曾山任主席。与此同时,包括龙岩、永定、上杭、武平、长汀、连城等县的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3月18日至24日,在龙岩召开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闽西工农苏维埃政府,邓子恢任主席。6月,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四军(军长林彪,政治委员彭清泉)、红六军(军长黄公略,政治委员陈毅,7月改称红三军)、红十二军(军长伍中豪、政治委员谭震林)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同年秋,红二十军(军长刘铁超、政治委员曾炳春)、红二十二军(军长陈毅,政治委员邱达三)也编入红一军团。8月23日,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兼总前委书记,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全军共3万余人。

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

 1931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了由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周恩来未到任前,由项英、毛泽东先后代理书记。

 1931年9月,中央革命根据地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赣南、闽西两区连成一片,革命根据地扩展到30多个县境,在24个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关于红军问题决议案》等决议。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7月,临时中央政府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江西、福建、粤赣、闽赣4省。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小布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同年12月周恩来到任前,项英为代理书记)。9月,红一方面军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后,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重要文件,并选举出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63名。11月25日组成以朱德为主席,王稼样、彭德怀为副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至此,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最大时辖有瑞金、会昌、寻邬、安远、信丰、雩都(于都)、兴国、宁都、广昌、石城、黎川、建宁、泰宁、宁化、清流、归化、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等21个县,人口约250万。它对各地区的红军游击战争的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起了鼓舞和示范的作用。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单纯防御的错误战略指导,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留下一部红军和地方武装由项英、陈毅等领导,在当地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历史发展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

 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赣西、赣南特委的领导下,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领导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赣南、闽西的这些小块红色割据区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在上述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1930年1月,江西红军四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军第六军。2月7日,中共赣西南特委、赣南特委和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军委共同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统一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赣西、赣南和湘赣边三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任主席,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邓子恢任主席。4月,闽西地区红军五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军第十二军。6月,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第四、第六(不久改称第三军)和第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8月,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10月,毛泽东领导红一方面军挥师江西,攻克吉安重镇,建立了以曾山为主席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1931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在周恩来未到任前,由项英、毛泽东先后代理书记。9月,中央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使赣南、闽西两部分联成一片,根据地扩展到30多个县境,在24个县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同时,组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至此,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并统辖和领导全国苏维埃区域的斗争。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赵博生、董振堂率领下,于江西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随后,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共十多万人。

 1933年1月,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2、3月间,中央革命根据地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而且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1933年秋,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四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中央苏区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

创立意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这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意义是无法估量的。如果没有井冈山这块革命根据地的接应,则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以及后来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都很难立足。而井冈山上有了朱德、彭德怀这两位行伍出身、久经战阵的优秀军事指挥员指挥作战,就犹如猛虎添翼,大大增强了红军的战斗力。井冈山上的红旗不倒,极大地鼓舞了共产党人进行武装斗争的斗志,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在井冈山红旗的指引下,各地被打散了的革命力量又纷纷聚集起来,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失败的教训往往比成功的经验给人以更深刻的教育。因为这些教训的取得,是用大量的流血牺牲换来的。从大革命失败以后,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不再像从前那样盲目了,自然而然地、更多地动脑筋思考各种问题。我认识到,作为一个革命者,自己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不能够一味地盲从,人云亦云。这样才是真正对革命事业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