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党史学习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 > 正文

“中华抗日第一村”的不屈保卫战

信息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 2015-04-25 浏览次数:

在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的沭河东岸,坐落着一个名叫渊子崖的大村庄。抗战初期,渊子崖隶属沭水县板泉区,有2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口,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宗族社会,共有九族。全村人大多姓林,他们淳朴善良、剽悍正直、顽强勇敢。

1938年春,日军进犯鲁东南,在沭河西岸的小梁家等村安上据点。渊子崖西临沭河敌占区,东靠莒南抗日根据地,大部属山地丘陵,处于敌我交错的“拉锯”地带。鬼子和汉奸经常到河东“扫荡”,残杀百姓,抢掠财物。一些恶霸地主、土匪武装也打着抗日的旗号,到处横行霸道。渊子崖全村老少过着“白天怕见人跑,夜间怕听狗咬”的日子,整天提心吊胆。

1940年1月,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独立营进驻渊子崖村,营长纪尊平和指战员们生活艰苦,平易近人;打鬼子、捉汉奸出生入死,不怕流血牺牲。村民们都认识到:“只有八路军,才是真正抗日的队伍。”1940年10月,“抗大”工作团来该村宣传抗日。1940年底,村里建立了民主政权,选举林凡义任村长,并成立了“农救会”“青抗先”“妇救会”等群众抗日组织,不久还建立了村民抗日自卫队。1941年5月中下旬,八路军115师战士剧社等八大剧团在渊子崖村公演10天,对于教育和团结人民,打击敌人,增强村民的抗战胜利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日军在正面进攻蒋介石的军队达到目的之后,加紧了对山东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日伪联合,搞得民不聊生。但此刻,受到抗战宣传鼓舞的渊子崖村民反侵略反压迫的决心更大了。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中共板泉区委号召抗粮抗捐,区长冯干三作了动员部署。渊子崖村民反响强烈,个个摩拳擦掌,一致表示:“不交一粒粮,不出一分钱,饿死汉奸,困死日本鬼子!”

渊子崖村这么有“底气”,除了有党的坚强领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底儿厚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为躲避匪盗祸乱,渊子崖村围村筑起了5米多高、1米多厚的土夯围墙,一般的枪弹根本穿不透;墙上有垛口、枪眼,四个角还各建一座炮台;自卫队手里不仅有从敌人手里夺来或从社会上买来的少量钢枪,还有几十支土枪和9门威力不小的土炮(也叫生铁牛、五子炮)。土炮长约1米左右,重达60斤,炮口约1寸。子弹是由土灰药和似黄豆大小的铁豆合成,弹道约70厘米,射程达250米,威力极猛。沭河边的人民原本用土炮来对付野禽和野兽的,现在有了新用途。而且,该村有着数百年的尚武传统,多半村民都会几路拳脚,抗日自卫队的成员更是武艺精湛,人人配有一把大刀。

1941年12月的一天,驻小梁家据点的伪军队长梁化轩派人给渊子崖村送来一张纸条,索要鸡、肉、酒、白面等食品,还要大洋1000元,扬言“如果不答应,就要血洗渊子崖。”村长林凡义给梁化轩回信道:“酒、肉、鸡、面、钱都准备好了,请来拿吧!你们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就杀一双。”随后,他布置全村做好迎击敌人的一切准备。

梁化轩接到回信后恼羞成怒,于12月18日带领150多名伪军包围了渊子崖村。伪军喊话劝降,被林凡义厉声驳回。梁化轩气急败坏,命令爬墙攻寨。渊子崖自卫队沉着应战,等敌人靠近围墙时,“生铁牛”一阵吼叫,硝烟起处,敌人人仰马翻,抱头鼠窜。自卫队员挥舞大刀杀出围墙,伪军大败而逃。

首战获胜,渊子崖村士气大振。冯干三来到渊子崖村表扬了这里的干部群众,并鼓励他们总结战斗经验,研究备战措施,以防敌人卷土重来。于是,全村男女老少齐动手,有的修补围墙,有的擦拭武器,有的制造弹药。自卫队也进行了整顿,每个组配备一名有战斗经验的队员负责领导工作。群众也作了分工,男青壮年守围墙,女青壮年运送弹药、石头,老人和儿童则送水送饭,救护伤员。

伪军“品尝”到了渊子崖土炮和大刀的“滋味”,对渊子崖村民恨之入骨,他们预谋“借刀杀人”,血洗渊子崖。12月20日凌晨,梁化轩得知有一批日军从沭河东“扫荡”回来要西渡沭河,就指使伪军在渊子崖村附近故意打枪、放炮、扔手榴弹,吸引日军的注意。这批日军有步骑兵1300多人,大小炮各数门,他们害怕渡河受袭,就循声来到渊子崖,梁化轩乘机向日军密告渊子崖村内藏有八路军。

日军正愁找不到八路军的正规部队决战,立马摆开阵势,在当日上午9时许,日军和伪军合兵一处,纠集1500余人把渊子崖村包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