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非合作迈向了史无前例的历史高度,无论在双边贸易额还是双边关系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中非合作的创新性机制为代表,中国对外的合作机制与模式、合作规模与层次在近十余年时间里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不断推进的中非合作对“一带一路”倡议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看待中非合作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在中国的国际发展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回答这一历史性问题,我认为以下四点可供参考。
第一,中非合作是中西方国际话语权争夺的重要交锋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就巨大,国际地位快速提升,但与之不相称的是,我国在国际话语权等软实力方面仍然较为薄弱。其中,中非合作便是中西方国际话语权争夺的主战场。
长期以来,西方在非洲构建了一套精致的、体系化和制度化的国际援助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委员会(DAC)为主导,以联合国、世行、亚开行以及OECD国家的对外援助机构和高校、发展研究机构为发展代理人,以CNN,BBC,纽约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为舆论代言人的主流国际发展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西方以非洲的民主、人权、治理等核心话语掌握了全球主流国际话语权。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随着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所推行的中非互利合作机制大大冲击了西方的传统地缘政治格局和国际垄断资本利益,一系列来自西方的质疑和攻击言论甚嚣尘上,如中国在非洲“新殖民主义论”、“新帝国主义论”、“土地掠夺”、“资源攫取”、“移民论”和“流氓援助”等恶意、不实舆论,对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损害。
面对这种不利局面,我国学者和媒体往往处于被迫回应或反击的境地,究其原因,就是对主流国际发展话语较为陌生,对国际主流关切不甚明确,且根本上缺少我们自身的国际话语,使得回应往往非常被动。
但事实却是,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合作大大促进了非洲国家的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并使得西方过去六十年来累计对非超过一万亿美元的无效援助相形见绌,而西方国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援助附带在非洲推行“多党制”、“民主化”、“善治”的努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一“谎言”下的非洲普遍贫困、治理能力低下、腐败加剧等失败的民主现实。由此可见,中非合作对于打破主流国际发展体系对我国的舆论质疑和攻击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新世纪以来我们把握世界历史大势,分享中国发展经验的极为重要的国际话语,是中国主动贡献的主流国际发展体系的最强声音。
中非合作对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其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或国际话语环境至关重要。正是基于中非合作,尤其是中国促进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为基础的现实意义和非洲国家对此广泛的发展共识,才使得西方国家和学者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多元化声音和理性与肯定的声音。
第二,中非合作是中西方国际发展领域合作的重要支点
中非合作,虽立足中非双边,却对“一带一路”和中西方国际发展领域的合作起着重要的支点作用。应认识到,中国的国际发展体系是对西方主流国际发展体系的补充和完善,而不是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中西方在非洲有着广泛的推动非洲减贫、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等共同目标。从联合国“千年宣言”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从习近平主席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发言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的讲话,也都集中体现了中西方为实现人类福祉、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中非合作对主流国际发展体系不是挑战,而是机遇。
中非合作体现的中国方案和中国经验也恰恰是对主流国际发展领域的一种补充,而非破坏。例如,主流国际发展领域较为失位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恰恰由中国投资弥补,而中国亦需在对非国际援助或发展项目方面的综合评价、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积极借鉴西方先进经验。中西方在非洲加强国际合作,对于达成国际发展共识,推动完善国际发展体系,进而消解西方社会对“一带一路”的顾虑和猜忌,并转而聚力中西非多边合作或南南合作、南北合作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三,中非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样板工程和旗帜
中非合作,除了有利于中非互利共赢以及中西方国际发展合作外,更重要的是有其重要的样板意义和旗帜作用。非洲不同于任何其他大陆,这里有着最庞大的贫困人口包括极端贫困人口(超4亿),有着最高发的艾滋病、疟疾等疾病,同时一些国家常年饱受战乱流离之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就已开始了对非洲的国际主义援助,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转为以平等互利合作为基础的对外援助。进入新世纪尤其是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中非建立了更加多层次、多样化的紧密合作关系,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应当看到,非洲不仅是我国的重要投资地区,也是中国第一大对外援助地区,包括第一大对外医疗援助区域、第一大农业援助、减贫合作区域,第一大人道主义援助区域和第一大债务减免区域等,中国对非洲的关系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所说“任凭国际格局调整演变,中非平等互信、相互支持的兄弟情谊不会改变”,“任凭经济形势起伏跌宕,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根本宗旨不会改变”。
因此,应看到中非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树立的平等互信、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发展范式的重要意义,它是“一带一路”的样板工程,也是引领中国国际发展体系建设,重塑主流国际发展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面旗帜。
第四,中非合作是中国方案和大国担当的有力证明
中非合作,体现的是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地位,当前,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政策下不断收缩其国际发展资源,但我国始终与非洲国家共患难,相互尊重,促进合作,同时在投资合作中加强对非洲国家减贫、医疗卫生、青年教育等方面的援助或公共产品援助,这对我国提升软实力,加深双方相互理解和支持,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与西方着力在非洲推进的民主化进程不同,中国主张的平等合作,不干涉非洲国家内政,不附带政治条件等都为非洲国家实行自身独立发展,改善民生,尤其是在促进非洲国家民主、人权方面提供了可实践的、符合发展规律的中国方案。
经济发展权是最重要的人权,中非合作的成功经验为非洲提供了多元的、可选择的发展路径,为全球国际发展和民主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中与中非合作一脉相承的负责任、促民主的中国方案提供了有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