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6年12月27日发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工作的战略任务是坚定捍卫网络空间主权、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打击网络恐怖和违法犯罪、完善网络治理体系、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提升网络空间防护能力、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等九个方面。围绕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专家学者。
丰富网络空间安全内涵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阐述了关于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陈晓晨看来,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新疆域”。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塑造国际规则,尤其是加大了对网络、极地、深海、外空等新兴领域规则制定的参与。
“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网络空间安全方面提出的世界性主张。”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四项原则”、“五点主张”体现了人类对于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共同意愿,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同时,对于加强中国的网络安全工作,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实现安全发展利益,建设世界一流的网络强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认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的世界性意义,一方面体现在中国所面临的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的挑战具有世界性意义。中国网络空间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是全面的,跨越了传统国家安全的议题领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国内和国际之分,也很难聚焦于某一个单一领域。另一方面体现在中国丰富了网络空间安全的内涵。与其他国家已有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相比较,中国所提出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内涵是最丰富、最全面的。
“中国的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提供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问题的模板。”沈逸表示,中国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复制或者推广,那么会形成各国为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而共同努力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具有非常显著的世界性意义。
紧紧围绕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12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为保障网络安全,国家重拳频出。
姜奇平表示,在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处于特殊重要位置。首先,把网络安全置于顶层加以重视。其次,强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实现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将安全与发展当作核心利益,像维护国家主权那样加以维护,体现出独立自主发展的坚强意志。最后,强调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体现出推进网信事业的中国特色。
沈逸将我国网络空间安全的发展现状总结为“大步迈进、弯道超车、后发先至”。他认为,我国在短时间内基本上从制度和法规层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框架,目前已经赶上并且超过了大多数发达国家。当前,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国际上看,我国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网络空间正在变成大国战略博弈的疆域,中国在这方面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网络空间开展大国博弈的能力。从国内看,我国经历了从过往“九龙治水”向有效组织和协调转型的过程。同时,在产业和技术方面还面临观念和产业形态升级换代的艰巨任务。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亮点多
《战略》是我国首次发布的关于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阐明了中国关于网络空间发展和安全的重大立场和主张,明确了战略方针和主要任务,是指导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姜奇平认为,《战略》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关于网络空间的国际秩序主张,具有公正、互利的特色,有很强的包容性,会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与支持;二是《战略》所体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着广义的安全概念,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纳入广义的安全范围内;三是安全与发展结合,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战略》最大的亮点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沈逸表示,它辩证地阐释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问题。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发展都难以持续;发展是安全的基础,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如果能够真正透彻地理解发展和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那么我们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关于今后如何落实好《战略》,姜奇平认为,需要全方位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加强对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的维护;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打击网络恐怖和违法犯罪;完善网络治理体系;夯实网络安全基础,实施“互联网+”行动,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提升网络空间防护能力并强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
沈逸表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应该开展中国特色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理论体系的建构工作。应当在国际和国内,尤其是国际层面,运用学术化、学理化的语言,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同时,应当帮助细化和落实相应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测量的方式方法,确保《战略》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