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系统,对这样一个系统,一两句话阐释不到位,但面对我们普通群众来讲,就可以单讲一些亮点和关键点,比如说,供给侧结构改革。供给侧结构改革是总书记经济思想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它意味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样态将发生重大变化。
过去经济的发展比较重视对需求侧的管理,经济发展不景气时,通过扩大内需来调整。如08年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证经济增长速度,用4万亿来扩大内需、搞基础建设(铁路建设、公路建设等等),在当时的情况下,很管用,但是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还有种说法叫目前中国处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即前期政策刺激的太猛了,现在需要消化一阵子。因此,不能把扩大内需变成刺激经济发展的唯一手段,更不能当成常态。举例来讲,09年,为了解决城市里家电产能过剩,提高百姓消费,搞家电下乡等活动,想法很好,但效果不好。为什么?经济学上对内需是这么解释的:有能力的需求,叫内需。没能力只能叫需要。需求,既要需要,更要有能力去求。但是当时的农民有需要,但没有需求的能力。所以,要提高内需,关键是提高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有钱来买的起这些东西。
而在当下社会,老百姓的腰包跟过去相比已经鼓起来了,但我们发现,百姓有钱之后,依然会出现产能过剩、出现库存。为什么?因为老百姓有钱了却不买国内的东西。大量的老百姓去海外消费,像马桶盖、药品等等,为什么?因为国外的产品确实比国内的产品质量要好,用起来舒服。这说明什么?中国社会有需求,但国内提供的产品不够好,需求与供给产生了矛盾,我们的供给侧出了问题。因此,供给侧必须要改革,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需要大幅提升。
另外,还要强调的一点是总书记提的发展原则:坚持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原则。即中国搞经济发展,一定要有中国的原则,中国的规矩和目标。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为发展而发展,更不是为GDP发展。中国搞市场经济,尊重资本也运用资本,让资本变成促进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工具和手段,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六个字,沉甸甸,彻底改变了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把发展的重点,放到了能否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能否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上来,意义重大,是对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再倡导和再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