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从当前来看,要缩小贫富差距,必须重视财政手段的作用。
一、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会带来较大社会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个体在资产禀赋占有、相关政策、市场准入机会等外部环境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仅是由于主观努力程度、资金投入规模、机会捕捉能力、领导决策水平等主观因素形成的差距是合理的贫富差距,但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特别是由于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引发的不合理因素,甚至是非法收入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渗透,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会对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甚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发展大业带来严重影响。
贫富差距各国都有,但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现阶段的贫富差距具有以下特征,决定了它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风险较大:(1)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是政策、市场、权力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所以问题比较复杂;(2)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在相对较短时期内形成的,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构成较大压力;(3)人们对非法、不合理因素形成的高收入强烈不满;(4)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部分居民仍享受不到可覆盖的、政策所规定的一些保障措施,一些社会成员的生存条件脆弱,应对风险的能力差。上述因素使得我国的贫富差距可能引发的经济社会风险更值得重视。
二、民生财政是控制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手段
缩小贫富差距、维护公平正义和实现共享发展成果,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基本目标。建立民生财政是当前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最现实的途径。为此,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级财政部门应不断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财政在教育、文化、卫生、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二要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适应的财税体制。一方面应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科学界定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另一方面要按照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原则,适当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特别是要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三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和规范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四要进一步完善财政制度,切实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缩减贫富差距,是政府干预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宁夏对民生财政的有益探索
在2007年以前,我国财政重点关注经济建设,即所谓的“建设财政”;2008年之后,财政的重点转向民生领域,即“民生财政”,这是因为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已大大增强,在发展社会事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已有了更好的经济基础。从宁夏近几年执行民生财政的情况来看,财政新增财力的七成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在实践中,宁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民生财政的落实。
第一,认识到位、观念创新是落实民生财政的先导。落实民生财政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新。民生财政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保障民生财政的落实,必须统一思想认识,集中集体智慧。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提出民生财政之初,就多次组织力量对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和讨论,每年自治区财政编制“民生项目”预算,提请自治区人代会审议,通过多方面的工作,民生财政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全[FS:PAGE]区上下一致支持民生财政的贯彻实施。自治区各级财政部门也深入开展大力实施民生财政思想教育,进行观念创新,提出坚持“成长先行,民生先行”的方针,在民生财政安排与其他财政安排冲突时,优先为民生让路,从预算编制到预算过程的执行,到最终资金的利用都优先保障民生。2009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公用经费压缩10%,压缩后节约下来的1.47亿元全部用到了教育的危窑危房改造上。
第二,体制机制创新是落实民生财政的保障。落实民生财政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宁夏通过创新机制,试点实施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建设。经过实践,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效,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受到了普遍欢迎。2010年,宁夏在60个乡镇开展了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2011年扩大到100个乡镇,将财政、农经、民政、社保等职能纳入服务范畴,建立一个综合平台,让老百姓到乡镇办事只进一个门。经过一年的试点,宁夏乡镇民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基本步入正轨,实现了一个大厅受理、一条龙服务、一卡通发放、“一站式”办理,搭起了为民服务的新平台。
这一体制机制创新在保障民生财政落实上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政府资源整合实现了突破。民生服务中心整合了乡镇涉及民生方面的主要职能,目前经办事项达到16项,搭建了乡镇政府为民服务平台,为落实民生政策创造了良好机制。二是惠民服务有了新途径。乡镇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村级“三财”管理规范化,救灾救济、医保、社保、新农合等民生服务工作整齐统一,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直接延伸到个人。三是服务农民方式实现了创新。民生服务中心一个大厅对外、一条龙服务,透明化运作,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经办效率,乡镇从过去的“你求我办事”向“我为你服务”转变,树立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四是民生资金监管得到了有效强化。将涉及民生的财政资金统一由一个部门发放和管理,充分发挥了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的作用,也使上级财政部门能够直接对各项民生资金进行监督,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了财政资金监管。
第三,办实事是落实民生财政的立足点。为了更好地落实民生财政,宁夏自治区将巨大的民生计划分解为一项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实践中,一件一件督促落实。自治区政府连续四年实施“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活动,“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自治区财政厅根据任务分工,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跟踪督查,全力以赴,确保把民生计划落到实处。
第四,造就再生产能力是落实民生财政的根本。民生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民生涉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总体利益等关系。民生财政在处理这些关系的时候,既要保基本生产生活又要平衡长远发展。宁夏中南部地区自古就有 “苦瘠甲天下”的称号,为落实好自治区“生态移民”战略,结合民生财政,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生态移民资金管理等相关办法,自治区财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把生态移民与造就再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力争5年搬迁35万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生态移民目标。
文章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