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只有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这一精神,把科学发展的主题贯穿于“十二五”时期发展始终,才能保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更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对于我国这个处于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繁重任务,解决好发展问题尤为重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不仅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成功借鉴了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是“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前列,但同时也面对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加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近年来,围绕实现科学发展,中央在结构调整、改善民生、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特别是过去两年多来,面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沉着应对、科学决策,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不仅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经济企稳回升,而且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好势头,到2010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实践表明,“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的结果。
当前,我国发展还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从发展阶段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使我国真正强盛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坚持科学发展须臾不可放松。
纲要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主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纲要最为突出的特点。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纲要充分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各方面内容,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主题。
绘制出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为了增强科学发展的可预期性和可衡量性,进一步推动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纲要具体设定了经济发展、科技教育、资源环境、人民生活4大类12个约束性指标和12个预期性指标,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明确提出了实现这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FS:PAGE]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居民收入增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这就把科学发展的内容具体化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绘制出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
深刻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既与前几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又与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纲要指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预期增强,一些城市房价持续上涨;等等。纲要对解决这些问题作了深刻阐述和明确部署。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强调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包括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八个方面在纲要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纲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明确规定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的预期性目标。同时,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等等。这些政策和举措,将使我们在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迈出新的步伐。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纲要体现了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理念,许多章节反映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具体提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规定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束性指标。
体现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纲要坚持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和原则。在统筹兼顾原则下制定的规划内容,将有助于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保证“十二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今后,要确保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仍然要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改革的艰[FS:PAGE]巨性和复杂性越来越突出,推进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和更无畏的勇气大力推进改革,另一方面必须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当前,应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继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新的国内外环境要求我们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进外贸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协调发展,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必将为“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提供强大动力,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再迈上一个新台阶提供重要保障。
(汪同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