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地处豫皖交界的平原地带,人口众多,人均GDP为1.06万元,经济发展在河南省地级市中排名靠后,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人口大市,地方文化部门却运作出一个让公众只花1元钱,就能在周末欣赏到高质量、高品位文艺晚会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周末一元剧场”(以下简称“一元剧场”)。该项目自2008年4月推出以来,坚持走“公益性质、综艺形式、社会化投入、签约制演出、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在周口市已基本形成了市、县两级演出阵地和“剧场演出为主、基层演出为辅”的两个演出场所,文化资源供给主体明确、方式多样、渠道畅通,活动已具常态化,成为该地区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周口市“一元剧场”经验表明,穷地方也可以搞好公共文化服务。
课题组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发挥以群众需求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项目)的连接作用,实现中央政策的引导、地方领导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者的团结创新,以及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等因素的有机汇聚,是穷地方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原因。
第一,发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连接作用,是穷地方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群众需求导向,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一元剧场”的实践表明:一个项目、一个组织的成功,不仅在于它们能获得一个或几个好的“创意”,还在于这个(些)“创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其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通过适当的活动形式,把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的需求有机地连接起来。周口市正是从当地的资源与需求的实际出发,通过“一元剧场”的形式以综合性演出满足大众化需求、以专场演出满足“小众化”需求、以动态监控把握群众需求动态,把握住了群众的需求方向,实现了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群众需求的有效“对接”。
第二,地方政府以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创新,是穷地方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不竭动力。
地方政府、干部的文化自觉是“一元剧场”的初始动因。“一元剧场”的设想来自于周口市文化局领导干部下访时与群众的互动及其发现:周口市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品位的商业演出并不多;该地区群众收入普遍偏低,一般群众无力支付较高的商演票价;周口市有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由于缺少舞台,文化艺人无法展示自己,文化资源无法转换为文化资本。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周口市文化局局长王少青提出以“公益性质、综艺形式、社会化投入、签约制演出、品牌化发展”打造“公益舞台”。
在“一元剧场”的发展过程中,领导的力量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这不但包括领导的想象力和决心,还包括领导传递给组织中工作人员的信心。在“一元剧场”项目团队成员看来,“那么多的困难,假如领导不闻不问,很少有人能有那么大的决心坚持下来的”。以此言之,领导不仅是某一个具体的人,还是一定组织和一定区域的行动坐标,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作用更为凸显。
当然,地方政府的文化自觉和创新,也离不开中央政策的引导。“一元剧场”的设想在提出之初,既有人表示惊奇,也有人表示质疑,还有人直接表示反对。而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文化的论述,对于“一元剧场”这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从设想变为基本共识,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激活地方资本、鼓励社会参与,是穷地方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关键。
周口市之所以能够搞好“一元剧场”这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盘活体制内外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与文化资源是关键所在。首先,通过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有关事宜的通知》及筹备“一元剧场”的“大走访”和座谈会等活动,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了良性互动,将市场的资金转化为“一元剧场”的文化资本。其次,凸显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激活了人力资源和地方干部及文化工作者的创新精神。纵观“一元剧场”的发展历程,居于核心位置的因素是人。如何调动人(地方领导、部门干部、地方精英和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创造力,是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再次,积极鼓励社会各种力量(特别是群众)的广泛参与,也是搞好“一元剧场”这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不可或缺的原因。广大群众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对象和评价者,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力量之一。穷地方想搞好公共文化服务,要注重积极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FS:PAGE]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