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5时58分,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央军委委员、任务总指挥长常万全宣布:根据北京航天指控中心报告,神舟八号已进入预定轨道,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圆满成功。截至2日晚本报截稿时止,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已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雏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发射升空。这都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入“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二个重要阶段。本报记者围绕这一举世瞩目的重要活动采访了有关专家学者。
迈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资料显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据了解,此次神舟八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验证航天器自动交会对接技术。中国科技大学空间物理专业主任陆全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交会对接试验标志着中国将解决“空间交会对接”的难题。他说,“其技术原理是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然后再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其连为一个整体”,这是一项高难度的技术,是公认的航天技术瓶颈。“这代表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和日本成功操作过交会对接,只有美、俄完全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欧空局和日本则是通过国际合作来完成的。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为完成空间交会对接,中国研制了两种飞行器,其一为“追踪飞行器”即神舟飞船,另一为“目标飞行器”即天宫一号。研制目标飞行器,既要完成现有任务,又要兼顾未来发展和效益,有别于其他国家,为中国所独创。完成此次交会对接任务,中国将是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空间站提供更加广阔科研空间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将在两年内逐步实现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的三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从而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在谈到空间站的建造难度时,上海交通大学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邵晓巍告诉记者,“空间站可谓是一国航天力量的集大成者,其结构复杂、规模大、投入大、研制周期长、研制难度大、涉及关键技术多、运营成本高,使得只有极少国家有能力独立研制并发射空间站。”目前比较成熟的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设计完成,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盟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历经十余年、耗资巨大。
无论是在科学实验,还是在军事安全方面,空间站的作用是任何一个无人航天器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对此,陆全明对记者说,“地球上大气对天体和太阳的观测有很大影响,如能在空间站上建立观测基地,对天体和太阳进行长期的观测,必将促进其发展。由于空间站上有航天员,并且空间站寿命比卫星要长,从空间站对地球的遥测效果更好。另外,还可以进行各种生物和材料在微重力高真空条件下的空间实验。”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空间站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另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发明的1000多种新材料,其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空间技术的发展对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空间科学等诸多学科,以及系统工程、自动控制、计算器、推进技术、通信、遥感、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等技术领域都产生了长远影响。
人类社会生产能力向太空延伸
中国在太空领域实力的增强,同样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面对中国近期在航天领域的一系列动作,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认为这代表了中国快速发展的太空计划的最新发展阶段。对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军控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认为,中国和美国在太空领域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技术上,中国仍和美国有很大差距,探索的道路较为艰辛,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人类社会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必然会向太空延伸,这是不可阻挡的。 [FS:PAGE]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