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媒体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电台、电视(闭路)台和校园网等。其中校报、校园广播和电视(闭路)台是校园媒体的传统形式,校园网络则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出现的新型媒体。从广义上说,社团报刊、院(系)报刊、班级墙报、宣传橱窗、宣传条幅等也可以算作高校校园媒体。
高校校园媒体以大学校园为传播区域,以大学生为主要传播对象,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视听兼备、生动形象,深受学生喜爱。高校校园媒体可以通过宣传典型、专访、座谈、辩论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形象化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教育,强化其形成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及时跟踪报道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帮助他们从心理上对是非、美丑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自觉追求高品位的生活方式。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的有效载体,高校校园媒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其宣传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
一、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的观念更加开放,高校校园媒体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来自社会大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强烈冲击,这就要求高校校园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牢牢把握住“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这根主线。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舆论、影响舆论,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放在首位,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牢牢把握这一点,才能使校园媒体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中发挥特有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网络在校园媒体中的作用
在校园媒体中,网络的影响力日益凸显。高校要主动工作、正面引导,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加强校园网舆情研究,准确把握校园网整体舆情动态,敏锐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认真分析舆情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整合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传统媒体资源,丰富网上宣传内容,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兼职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吸引学生点击和跟贴,引导网上舆论。
例如,可以校园网为龙头,将校报和部分校内活动视频移植到校园网上,构建科学高效的信息传播网络,进一步增强校园媒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组织学校政工干部和辅导员建立“辅导员群”、“思想政治工作群”等QQ群,随时向学生传递有价值的信息;鼓励学校教师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与校媒科研项目相关的网络调查等活动,以提升广大师生对校园媒体的关注度;开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调查,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三、建立校园媒体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机制
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思想,一成不变、形式单调的校园媒体,对思维敏捷、追求新奇的大学生而言,难以具备持久生命力,会削弱校园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及时掌握和引导。因此,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就必须提高时效性、增加信息量、增强可读性,以学生视角反映真实的校园生活、评价社会时事热点、交流学习方法、分享媒体资讯,才可能会被广大学生认同并接受。例如,可以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上知识竞赛活动、举办网络爱国主义文学作品大赛、社会主义荣辱观征文比赛等活动,创新、丰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活动形式,使之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同时还应注意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贯穿于校园媒体的引导和宣传之中,这对构建学校的校园文化和人文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要加强学生参与校园媒体建设,增强学生辨别能力,使之免除或少受媒介不良信息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四、发挥校报的长处,与网络媒体形成补充
由于报纸媒体与网络媒体在传播规律上有所区别,因此,尽管校报编辑人员一般同时也是学院新闻网宣传及管理的专职人员,但编辑应当采取各有侧重的宣传策略。新闻网关注新闻“是什么”的问题,应及时发布各类消息,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校报的出版周期较长,重点关注“为什么”的问题,为师生员工提供政策上的释疑解惑。这就要求校报编辑在组稿上侧重于用“深度”彰显特色,用思想引领人生。一方面加强言论建设,通过师生撰写的校园新闻评论,增强院报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使报纸更好地起到统一思想、动员师生、指导工作的作用;另一方面,策划深度报道、系列报道及专题报道,加强正面宣传,例如,可以针对社会热点、师生需求等推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师岗位大练兵”、毕业生考研就业等专题,为促进学校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保障,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优良氛围。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