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年前,她追随信仰,跟从丈夫,返乡务农从教,无悔建设家乡;90余岁高龄,她情怀不变,本色不改,始终严于律己,心系群众——龚全珍,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甘祖昌夫人,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着为民务实清廉的内涵。
信仰的力量
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甘祖昌
“过九不过十,是莲花的风俗。去年已经热闹地办了90大寿,今年我91岁了。”5月22日,龚全珍指着手中一只双面相框,告诉记者,“算起来,跟着老甘到莲花县56个年头了。老甘最大的信念就是带领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幸福的日子。”
相框常对着龚全珍床头的那一面,是甘祖昌在田间研究水稻的照片。另一面的照片,甘祖昌穿着将军服,俊朗而帅气。
1957年8月,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34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11口人的行装只有3个箱子,却带了8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家禽家畜良种。龚全珍说:“当时走得急,生活用品老甘啥也不让多带。到了莲花,乡下蚊子多,买蚊帐、买被套的布票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
沿背村党支部书记刘淼林当年是龚全珍的学生,他向记者介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330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2/3的工资用来修水利、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3座水库、4座电站、3条公路、12座桥梁、25公里长的渠道。
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当农民我不合格,但老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我可以学。”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在新疆我是老师,到了莲花我还可以去教书。”她步行25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3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每逢周末才回家帮丈夫和孩子缝补衣服、料理家务。真切感受到甘将军对家乡眷恋之情的龚全珍,开始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13年。后来,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
1986年3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包着3枚闪亮的勋章,那是1955年他荣获的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龚全珍明白,丈夫虽然没有留下任何物质财富,但这笔精神财富是拿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甘祖昌和龚全珍夫妇的点点滴滴,家乡老表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从江山水库下山,记者路遇坊楼镇江山村64岁的村民刘吉桂:“当年龚老师教过我,她和甘将军都是造福乡里的好人。他们当年参加修造的江山水库,到现在还浇灌着近万亩农田呢。我们都习惯叫它‘将军水库’。”
本色的分量
人民给了我们荣誉,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群众谋幸福。只要还能动,还能讲,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永不掉队
——龚全珍
相濡以沫几十载,龚全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同甘将军融为一体、须臾不分了。
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龚全珍住进县光荣幸福院。在幸福院度过的5年中,龚全珍没有把自己看作被照顾对象,而是当成院里的工作人员,拿出生活费帮大伙买营养品,自己动手擦地板、补衣服……
乐于伸出援手的龚全珍,自己却很少开口寻求帮助,唯恐麻烦别人。她在衣食住行、吃穿用度上始终保持着节俭朴素的作风。子女们心疼老人,给她买了几套质量好些的保暖内衣。得知一套要200来块钱,老人不停地念叨“买得太贵了”。
在萍乡琴亭镇小学,放学后,常能看到学校操场的树荫下,孩子们围坐在白发苍苍的龚奶奶身旁听她讲革命传统故事。在县老干部宣讲团,龚全珍年纪虽大,却最活跃,经常到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做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报告,很受大家的欢迎。
30年来,没有人记得龚全珍去了多少地方、做了多少报告,但大家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或面包,就着白开水当午饭。“就在今年5月3日,龚老师还到我们乡讲了课。”三板桥乡组织委员李亚琴说,中午11点半下了课,龚全珍坚持不吃乡里提供的午餐,要坐公交车回家。那天很热,乡里不放心90岁的老人坐公交车,谎称下午有人回县城开会,饭后可以搭顺路车,老人这才留下,破例吃了一顿工作餐。
从14岁离开山东老家,到1949年入党,再到1957年离开城市回山乡扎根,龚全珍这辈子与甘将军一样充满传奇色彩。但她总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老党员,为党工作是本分,离休不等于离岗,自己做的事情哪怕再小,都是在延续甘祖昌建设美好家乡的梦想。
曾有人这样问龚全珍:“您这么大年纪了,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图个啥?”她回答:“十几年来,每次从睡梦中醒来,我都会听见老甘临终前说的那句话:‘下次领工资,再买化肥,送给贫困户’。我们图个啥?不图啥!人民用小车推出了新中国,给了我们崇高的荣誉,我们没有理由不为群众谋幸福。只要还能动,还能讲,我就要为社会做一点事。我是一名老兵,要永葆党员本色,永不掉队!”
榜样的能量
我们是甘家的后代,不能给父辈抹黑,要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力所能及地多帮助人
——龚全珍的女儿
“龚全珍”就是一块真金招牌,我们都服龚全珍、都认龚全珍
——琴亭镇离退休干部党支书刘恩怀
龚全珍始终以甘将军为榜样要求自己,同时又为后人、为社会树立了一个可亲可敬的榜样。
“我母亲就是这样的人,钱用在自己身上总觉得是浪费,总想着怎么能帮到别人。”龚全珍的女儿甘公荣说,“现在母亲因为身体原因不怎么出门了,但她总是念叨还有没有困难的学生,得帮帮他们。”受母亲的影响,在当地工商银行上班的甘公荣也习惯艰苦朴素的生活,乐于扶困助学,先后捐款5万多元资助贫困学生。她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和子女:不管学什么做什么,都要先学会做人,最基本的就是做一名合格公民。我们是甘祖昌和龚全珍的后代,不能给父辈抹黑,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力所能及地多帮助人。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县老干部局组织的会议上,龚全珍带头向灾区捐出1200元。老干部局局长王慧敏回忆说:“在龚老的影响下,离退休老干部纷纷踊跃捐款,有些老同志还回家抱来干净的棉被衣服捐赠,让人非常感动。”
“‘龚全珍’就是一块真金招牌,我们都服龚全珍,大家都认龚全珍。”琴亭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刘恩怀说,“2008年龚全珍倡导成立奖学扶助基金,并带头捐助1000元,不少单位和个人积极响应,基金累计超过26万元,已经奖励优秀生139人,扶助贫困生175人。”
2011年,琴亭镇组建了“龚全珍工作室”,聘请龚全珍做名誉辅导员,搭建起一个对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进行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平台,吸引了很多年轻人加入。琴亭镇因势利导,又组建了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扩大龚全珍工作室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作用。而在整个莲花县,类似坊楼镇甘家村甘祖昌事迹陈列室这样的红色陈列室已经完工21处,未来将建成100处,树立具有莲花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
“甘祖昌将军体现了心系群众、革命到底的崇高境界,他的事迹和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4月1日,履新不久的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登门看望了龚全珍老人,深情地对她说,甘将军的精神对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教育作用很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您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夕阳如火,沿背村那座龚全珍与将军一块生活了近30年的老宅,如今一部分成为沿背村的幼儿园,放学的孩子们蹦蹦跳跳地跟着家长回家。房前两棵当年植下的柏树挺拔青翠,侧面的两株李子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似乎仍可嗅出花开的芬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