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7岁的岳三良,是平煤神马集团电务厂综合养殖场场长、畜牧师。2012年4月,受市委组织部委派来到叶县水寨乡水寨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5月12日上午,在水寨村村部记者见到岳三良,从他那一件破旧的土黄色长袖T恤看上去,俨然是个农民。谈起即将结束三年驻村生活,岳三良满怀恋恋不舍、放心不下这里的乡亲们。
“没有岳书记,就没有水寨村的今天”
当时,岳三良手里拿着一份“关于帮扶救助计划生育家庭的请示报告”。“这是昨夜赶写的报告,宋海祥、王耀峰、宋军胜几家很困难,符合计生政策,趁我还在这个岗位,帮他们申请救助,解决些实际困难。”岳三良对记者说。
见到村主任刘永全,岳三良迫不及待地商量工作:“县、乡两级正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咱要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做起,进而带动村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
“修路、打井、盖村室……岳书记为我们村办了太多的实事。没有岳书记,就没有水寨村的今天。”刘永全说。
水寨村是省级贫困村,以前村“两委”班子瘫痪,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500元。为改善现状,在岳三良提议下,2012年9月,水寨乡党委对水寨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接着,岳三良忙着改善该村基础状况,并主持建立健全了多项规章制度,推进党务、村务公开。
水寨村村部原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的几间瓦房,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村干部只能在家里办公,党组织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2013年10月,岳三良向他工作单位电务厂申请援助资金,自己又筹措20多万元,建成了两层420平方米的村两委办公楼和标准化卫生室。这样,村里才有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等活动阵地。
“进了水寨村的门,就是水寨村的人”
记者跟随岳三良来到困难户李大富家。家徒四壁,生活艰辛——这是进入李大富家最直接的感受。
“李大富兄妹五个,他排行老大,父亲离世早,家庭重担都落到了李大富身上,由于生活艰辛,早年患上白内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眼睛失明,现在耳也聋了,其他几个兄妹自立门户后,他与80多岁的老娘相依为命。”岳三良对李大富的家境了如指掌。
“岳书记经常过来帮俺家干活儿。” 李大富感激地说。
“在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我协调民政部门,为他办了低保。但这还远不够,我还想着帮他们解决些实际困难”岳三良说道。
“进了水寨村的门,就是水寨村的人。”岳三良经常这样说。驻村三年,他走遍了水寨村所有的五保户、困难户,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水寨村群众,驻村日志写满了5本,20多万字。
“岳书记帮俺走上致富路”
“岳书记来咱们村后,俺的生活变化太大了”村民王辉一步上前,一把拉住记者的手说:“走走,口说无凭,到俺家看看就知道了。”
在前往王辉家的路上,王辉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创业过程。“我以前是个捯饬兽药的,偶尔也养点鸡,都是小打小闹,是岳书记帮我做大了养鸡场。”
“刚起步时很不容易,一没钱二没技术,是岳书记帮我联系的疫苗、饲料和无息贷款。在岳书记帮助下,我的养殖场才有了规模,准备再盖一座鸡舍,扩大规模。”
进入养殖场,一排排鸡笼依次排开,设备齐全。“现在养鸡场存栏3000多只,一年下来,能收入五六万元呢。”王辉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笑得合不拢嘴。
“和城里人一样住上楼房”
顺着村西的道路往北走,来到水寨村新农村建设点,一排排红色别墅拔地而起。
“岳书记,快进来,晌午做的捞面条,在这儿吃饭吧!”村民张平治热情地招呼岳三良。
“不用了,你家房顶渗水的事我已经给建筑商反映了,他们明天就来处理。”岳三良答道。
今年71岁的张平治有三个儿子。在农村,没有新房结婚都是难事。
“刚开始建设新农村,我不放心,交了钱不盖房子怎么办?” 提起入建设新农村的事,老张打开了话匣子,“岳书记几次找我谈心,我相信他才同意了。现在,俺也住上了楼房,跟城里人一样,去年小儿子结了婚,日子越来越舒坦了。”
在该村建设新农村中,由于涉及村民土地征用、青苗补偿等,老百姓对村干部缺乏信任。岳三良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水寨村新社区建设终于在2013年4月19日破土动工,目前,一期工程58户已经完工,二期工程正在施工中。
“俺们舍不得岳书记走”
“俺们都不舍得岳书记走,建议岳书记留下的联名信就是我提议写的。”村民盛全直言不讳道。
3月30日,十多名村民围着来前来该村调研的市委组织部干部张建宏,由200多名村民摁满指印的“联名信”递了上去,请求让岳三良继续留任在水寨村工作。
村民杜藏说:“岳书记刚来的时候,我们有怀疑,什么是‘第一书记’啊?不是走过场,就是镀镀金!可事实不是这样,岳书记每天吃住在村,他作风正派,从来不吃群众的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样的好干部,我们怎舍得他走。”
岳三良说:“三年的驻村生活,我与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只做了该做的事,村民们挽留我,我很歉疚,象村民吃水等许多工作还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