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兴义市万峰林深处的冷洞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山凹间梯田层层、水池水窖星罗棋布、石头上爬满了生机盎然的金银花、通村通组水泥路整洁宽敞、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这一切,跟村党支部书记朱昌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朱昌国被评为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今日将随同贵州劳模代表团赴京接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别人都说我们这里是‘穷山恶水’,我还就不信这个邪!”言谈中,倔强的朱昌国说:“我们自己的事自己不干,谁来干?”
2001年,朱昌国担任则戎乡冷洞村党支部书记后,理清发展思路,身先士卒,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炸石造地、开山筑路、兴修小水窖、种植金银花、开办加工厂,打响了一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攻坚战。他提出地改田与坡改梯同步进行,带头示范后得到群众认可,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全村坡改梯860亩、地改田435亩,增粮15万余斤,实现人均占有粮450多公斤,解决了吃饭问题;修建蓄水池1个、水浇池286口、水窖386口,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以前的冷洞村,大部分村民组不通公路,村民买化肥要请人背回家,养一头肥猪出卖时,还要请七、八个壮汉抬下山,大家吃够了没有公路的苦头。朱昌国下定决心:修路!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争取到了7万多元资金,动员村民投工投劳,两段总长5.5公里的通组公路相继动工。朱昌国和村民们一起挥铁锤,钻炮眼,砌堡坎,一心扑在修路上。2003年9月,村里启动最后一条通组公路建设,朱昌国把家里的10多万元全部垫付在修路上,钱很快就用完了,他又说服妻子卖掉了家里的4头猪,把卖猪钱也垫在修路上。如今,全村公路长达20多公里,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
有水喝,有粮吃,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全村致富才是朱昌国的最终目标。冷静思考后的朱昌国认为:“不种粮不得了,光种粮富不了!”于是,他一方面买来农业技术书籍学习种植养殖技术,一方面外出“取经”学习先进经验。经过多次考察论证,朱昌国决定动员群众种植优质金银花。种植优质金银花成本大、技术高,为了降低村民种植金银花的风险,朱昌国率先引进4000株金银花种苗,在自家坡地上示范种植了20余亩,3年后就收入3万余元。
在朱昌国的带动下,当地村民种植金银花的面积不断扩大,光秃秃的山上,开始披上了层层“绿衣”。乡林业、农业、劳保等部门主动服务,通过请专家上课、聘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培训培养“土专家”和村干部带头学经验、学技术等方式,提供金银花种植、管护、采摘等技术支持。到2011年5月,全村已种植金银花2800余亩,建立金银花苗圃基地100余亩,金银花收入达1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在冷洞村的辐射带动下,金银花种植已推广到则戎乡的硐山、长朝、花郎、干戛、拱桥、半边街等村,全乡种植农户达3000多户,种植规模达1.5万亩,其中可开花面积7000多亩,进入盛花期的达5000余亩,最高亩产300多斤,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
2010年3月,当地遇到百年一遇的旱灾,成片的金银花濒临死亡。尽管村民省下有限的饮用水,挑到山上浇灌,但“蒸发得快,水也不够用”。朱昌国召集村组干部挨家挨户查水,到3月6日,全村386个水窖、246个水池,全部蓄水仅剩1200立方米,只够全村人饮用12天,人吃水都困难,金银花浇灌怎么办?急中生智,朱昌国想到了“滴灌”。“我原来在电视上看过甘肃等缺水地区用‘滴灌’发展农业,便想在泥巴里‘滴灌’总比在沙漠里‘滴灌’更管用吧!”
朱昌国立即在自己地里试验起来。他把家里废弃的矿泉水和饮料瓶装满水,在瓶子底部戳一个小孔,在一束枝叶已枯黄的金银花根部刨了个坑,“盖子拧紧了就不流水,我松了松瓶盖,觉得水量还行。”40分钟后,一瓶水滴完。第二天,朱昌国跑到山坡上一看,耷拉着叶子的金银花恢复了生机,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朱昌国动员烘纳村民组组长张邦国、烂滩村民组组长李兴学效仿,10天左右,即将枯死的金银花全部打起了精神。之后,朱昌国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培训村民,一时间,金银花基地内又出现了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在冷洞村7.3平方公里的大大小小山头,哪里有枯萎的金银花,哪里就有朱昌国的身影,他每天清晨6、7点钟就出门,晚上天黑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
方法有了,哪里有那么多矿泉水和饮料瓶?朱昌国让在城里上班的儿子到废品站收,叫儿媳妇到兴义八一公园设点募集。“这些矿泉水和饮料瓶在别人的眼里一文不值,但在我这里可是救命的东西。”朱昌国通过媒体向社会求助,说村里需要10万支矿泉水和饮料瓶。一时间,企业、学校、个人、官兵,有的送瓶来,有的送水来,有的干脆拉矿泉水来,说你们这里反正缺水,矿泉水可以喝,喝完后瓶子还可以用,一举两得。到4月初,村里的金银花除了枯死的近三成外,其他全部救活,村民保住了命根子,保住了增收的希望。
前两年外出参观了广西的一个叫希望小镇的村庄,深深地触动了朱昌国:“那里田地规划得好,房子建得漂亮,道路的两旁还有太阳能路灯,这样不仅节约钱,还环保。地势越是恶劣,就越是要注意环保。等金银花为我们村民再多赚点钱后,我们要向这些发达的地方学习,以后我们这里不仅产金银花,还能搞农家乐,我想在这里也用上太阳能路灯,让来过这里的游客都记住并喜欢上冷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