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是雷锋同志牺牲48周年纪念日。近半个世纪以来,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不少雷锋式的先进人物。这一切都离不开雷锋精神宣讲者的不懈努力,正是他们的艰辛劳动换来了雷锋精神的生生不息。今天,本版为读者朋友介绍一位矢志传播雷锋精神的烟草人。----编者
他,专注于雷锋资料的搜集,40年来共收藏各类藏品3000余种;他,先后拜访过送雷锋当兵的兵役局政委、接雷锋入伍的军务参谋、雷锋的生前战友等人,逐一印证雷锋的光荣事迹;他,在搜集、收藏雷锋资料的同时,四处组织展览和宣讲,将雷锋精神播洒至千家万户。 他,就是吉林省通化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退休干部姜国林。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全国大小报纸头版头条刊登。从此,雷锋的名字走进了千家万户,雷锋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人身上繁衍生息。近半个世纪过去了,雷锋的名字依然响彻耳畔,为大众所熟悉和尊崇,这离不开那些雷锋精神宣讲者的努力。在我们烟草行业,也有一位用真情传播雷锋精神的人,他叫姜国林。
寻物:见证历史光辉
姜国林出生于1953年,毛主席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那年,他正念小学四年级。当时《中国少年报》连续刊登了领袖题词和连环画《雷锋的故事》,学校还组织学生学习雷锋事迹,开展向雷锋学习活动。从那时起,雷锋的形象便在姜国林心中刻上了深深的烙印。 1970年1月,姜国林应征入伍。到部队后,连队下发的第一个笔记本封面上就印着红底雷锋像,扉页上还印有“向雷锋同志学习,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字样。当时部队上下正在全面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有关雷锋的书籍和宣传材料很多,这使得姜国林有机会了解到了更多的雷锋事迹。 出于对雷锋的敬仰,姜国林开始搜集、保存有关雷锋的资料。书刊、照片、歌曲、贺年卡、日记本、徽章、书签、信封……只要跟雷锋有关系的,姜国林都一个不落地收入囊中。参加工作后,虽然平时很忙,可是姜国林没有忘记自己的爱好,一旦得知哪里有关于雷锋的资料,他不管走多少路、花多少钱都要买回来。 闲暇时,新华书店、集邮市场、文化地摊就成了姜国林经常光顾的地方。有一次,同事们组团到外地旅游,别人都去景点游览、拍照留念,他却独自跑到旧货摊上淘起了雷锋资料,一呆就是一天。熟悉姜国林的人都说他一看到旧货摊就像换了个人似的,足见其对雷锋的痴迷。为寻找1963年《中国青年》杂志第5、6期的雷锋合辑,姜国林跑遍了全国几个大城市的旧书摊。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在上海出差时,终于在一个古玩城里找到了那本杂志。这本1963年3月1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最早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而全国统一发表毛主席这一题词是在当年的3月5日。可以说,这是关于学习雷锋活动的最早记载,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和史料价值。 2008年春,姜国林在北京报国寺市场发现了一个上世纪70年代的旧丝绸被面,上面的图案绣的是几个小朋友围坐在一起翻看书本,图案下方绣有“向雷锋叔叔学习”的文字。看到这个被面,姜国林顿时激动万分,因为这说明雷锋精神在当时的影响力已经很大,连精明的生意人都拿它吸引顾客。看着对被面爱不释手的姜国林,卖家把价格抬得很高,姜国林软磨硬泡、讨价还价,最终才以理想的价格买下。回到家,姜国林立刻对被面进行了精心包装,以免受到损坏。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现在,姜国林的各类雷锋藏品累计已有3000多种,仅报刊就有1000多种。此外,他还专门制作了500多张专题帖片。 姜国林的雷锋资料就这样慢慢积攒起来。2000年,当得知有些地方的雷锋资料收藏者通过举办展览和宣讲传播雷锋精神时,姜国林也动起了心思。他开始有意识地对雷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发现缺少的项目,就赶紧多方搜罗予以充实。 姜国林首先对数量不菲的雷锋书籍进行整理。一是详细注明每本书的出版年月、出版单位、印刷次数、印刷厂家、印刷数量等信息;二是把1966年以前出版的列为早期书目,1967年至1980年出版的列为中期,1980年以后出版的列为近期。随后,他又把其他资料分类整理成专题藏集,比如“雷锋光辉的一生”、“雷锋精神永驻邮戳”、“明信片上的雷锋”、“电话磁卡上的雷锋”、“扑克上的雷锋”等。姜国林还专门订做了几个锦盒,把搜集到的各种雷锋徽章放在里面,既美观大方又能防止徽章不受损坏。 [FS:PAGE]
访人:感悟雷锋精神
为了展示雷锋的光辉一生,宣扬雷锋精神,姜国林在收藏雷锋资料的同时,还在业余时间走访了许多与雷锋有关的人物,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雷锋的事迹,挖掘新的雷锋故事。送雷锋当兵的原辽阳市兵役局政委余新元,接雷锋入伍的军务参谋戴明章,雷锋牺牲后负责整理雷锋10件传家宝的海军中将冷宽,雷锋的战友乔安山,雷锋的班长、排长薛三元,教雷锋驾驶汽车的原某运输连副连长曹玉德,教雷锋投手榴弹技术的杜玉琛,和雷锋同年入伍的原雷锋团副团长尚德山,雷锋牺牲后为雷锋守灵的刘新福,用“镜头”留住雷锋的军旅摄影家张峻,雷锋曾经辅导过的学生陈雅娟、孙桂芹、王者光,以及雷锋班历任班长庞春学、于泉洋、吴锡有、黄帮维……这些名字都一一记录在姜国林的走访本上。 姜国林的藏品收集得到了受访者的支持和鼓励。海军中将冷宽有感于他的精神,为他题写了“传雷锋精神、做时代先锋”条幅;曾为雷锋拍过照的张俊,为姜国林创作了“雷锋定居九州、精神传遍全球”的书法作品。 每一次走访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通过与受访者的详细交谈,姜国林对雷锋其人及其精神的认识更加深刻。 随后,姜国林把走访内容和掌握的雷锋事迹与自己的藏品结合起来,专心撰写了三套宣传雷锋事迹的讲稿。一套是针对小学生的,主要内容是教育孩子了解雷锋其人,了解雷锋事迹,以及如何领会雷锋精神;第二套是针对大学生的,主要是对大学生开展感恩教育,鼓励他们学习雷锋做人做事的风范,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回报家庭、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第三套是针对部队官兵的,主要是鼓励他们用雷锋精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努力钻研军事技术,做新时代的优秀士兵。 为了扩大宣传面,让更多的人了解雷锋、学习雷锋,姜国林目前正在撰写针对机关干部、企业职员的讲稿。
宣讲:奏响时代强音
“过去只知道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完展览,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血肉丰满的雷锋。我们要向雷锋学习,做一名合格的军人,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多做贡献!”旅顺某部官兵观看展览后感慨地说。 每当听到参观者动情的言语,姜国林都非常兴奋,他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无比欣慰。 几年来,姜国林先后到部队、军事院校、当地各中小学以及社区街道等进行展览、宣讲,受到了热烈欢迎,还被多所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 姜国林在各地展览、宣传雷锋精神的同时,还不断挖掘、整理社会各界的学雷锋故事。比如,在对吉林省辽源市“雷锋储蓄所”进行了3次考察后,姜国林撰写了关于该储蓄所发起、成立和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在对吉林省白山市东兴小学的事迹进行调查后,姜国林撰写了题为《一所没被命名雷锋小学的雷锋小学》的调查报告,详细记录了这所学校46年来坚持用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的先进事迹。2009年3月,当地教育部门看到这篇调查报告后,将这所小学正式命名为“白山市雷锋小学”,姜国林还受邀参加了揭牌仪式。 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为姜国林的展览和宣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后来,姜国林搜集的雷锋资料越来越多,为了便于收藏,他干脆在家中腾出一个大房间,建起了“雷锋资料藏馆”,经常有中小学生和各地雷锋资料收藏者到这里参观交流。 为学校捐赠图书、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支援灾区群众……近年来,姜国林在收藏雷锋资料、传播雷锋精神的同时,也一直用雷锋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今年玉树地震发生后,姜国林通过多种途径累计捐款5000余元。 “流动展览,随叫随到;义务宣传,报酬不要;不断补充,丰富资料;弘扬雷锋,其乐陶陶!”在被问及今后是否还会一如既往地为“雷锋”四处奔波时,姜国林用一句顺口溜表达了他的决心。姜国林说,他会沿着雷锋的足迹,将收藏、宣讲进行到底。
文章来源:东方烟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