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先锋之歌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先锋之歌 > 正文

江上青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15-03-21 浏览次数: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苏扬州人,出生于一个中医兼职员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学高中部,受刘瑞龙、顾民元革命思想影响,当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97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动武装袭击,身中数弹牺牲,时年28岁。20099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人物简介:

江上青(1911.4.10——1939.7.29),江苏扬州人,1911410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原名江世侯,曾用名蕃臣。父亲江石溪擅长诗文音美,尤精医学,生前在江都县头桥乡(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岸顶河房太和堂药店(又名彭泰和堂)悬壶济世,有爱国民主思想,母亲头桥范氏孺人(今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安帖村三三组人)。江上青早年在南通中学、扬州中学学习时,就积极投身学生运动。

  192711月在南通读中学时,由刘瑞龙、顾民元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7月出狱后,改名江上青,秋,考入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旋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担任党支部书记,并创作了大量追求革命理想的诗歌。两次被捕,在狱中大义凛然,英勇不屈,用以《前进曲》为代表的诗篇表达革命情怀。

  19318月,受党组织派遣,到上海暨南大学社会学系学习,继续秘密从事学生运动。19322月,回扬州创办《新世纪周刊》。

  1936年,与于在春、顾民元等人创办《写作与阅读》杂志,宣传抗日主张。抗战爆发后,发起组织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编辑出版《抗敌周刊》。

  193711月,和陈素莫朴等人组织江都县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辗转417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3811月起,利用国民党安徽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秘书,第五游击区政治部主任身份,在皖东北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担任中共皖东北特别支部书记。他坚定执行党的统战政策,推动国民党六安县长盛子瑾抗日。创办《皖东北日报》;主办皖东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建立由我秘密党员控制的抗日武装;作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奠基人,为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刘少奇同志高度评价说:抗战初期,我党在皖东北与盛子瑾的统战,是一个成功的范例。皖东北抗日形势的发展,使国民党顽固派极为恐慌,他们加大了对皖东北进行的破坏和捣乱。日本侵略者也加紧对皖东北地方反动势力的拉拢和勾结,企图破坏皖东北的抗日局面。

  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19393月,中共皖东北特委成立,杨纯任特委书记,江上青为特委委员。特委成立后,积极协助中共豫皖苏省委书记兼八路军、新四军驻皖东北办事处主任张爱萍等,进一步推动皖东北国共合作、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共同建立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1939729日,江上青在协助张爱萍等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后,与盛子瑾等率部返回司令部途中遭地主反动武装伏击,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去世后,江上青遗体安葬在八路军、新四军皖东北办事处附近的崔集。

  1982迁葬于安徽泗县烈士陵园,并树碑立传,由老将军张爱萍题写碑名,杨纯、刘玉柱周村撰写碑文。1985413日,江上青的子女江泽民、江泽玲、江泽慧等专程前来为江上青扫墓,以寄托深切的哀思。

  江上青是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叔父,江泽民生父江世俊在江上青去世后把自己的儿子江泽民过继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