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21日电(记者于佳欣 裘立华)初见陈永明,他个子不高,看上去憨厚、腼腆而内向。平时话不多,可是说起案子来,他声如洪钟,眉飞色舞,宛如在公诉席上。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副处长陈永明,与被称为“许三多—官员巨商”的许迈永面对面交锋,承办过特大“地沟油”制售案。他总能从细节中找到突破点,多年来无一错案,他说只为“对人民有所交代”,“让每个案件经得起推敲”。 2004年7月12日凌晨,慈溪市逍林镇林女士家突然闯入6名手持撬棍的犯罪分子,不仅抢走林女士家的财物,还将林女士的丈夫杀害。这一恶性入室抢劫案引起当地居民恐慌。 为更深入了解案情,陈永明特地来到林女士家查看现场。令他惊讶的是这个不大的两层楼房3个月内居然新装了十几道防盗门和防盗窗,简直变成了一个牢笼。“装了又有什么用,我每晚都梦到那个坏人用铁棍把我老公活活打死!陈检察官,你们一定要抓住那个人啊!”林女士哀叹道。 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陈永明很难过,想安慰几句,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受害人不是一个生硬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啊!不抓到凶手,任何话语都是苍白无力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永明眼睛有些湿润。 正是这份责任和正义感,陈永明开始了没日没夜地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寻到了凶手,立即启动追诉程序,将“漏网之鱼”缉拿归案。 凶手抓到了,陈永明的内心才感到些许安慰。但那个牢笼一样的家,却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内心。“我永远忘不了林女士那个绝望无助的眼神,那眼神时刻提醒我,身为一名人民检察官,追求公平正义才能对人民有所交代。”陈永明说。 2011年,以济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经营者柳立国为首,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和零售等流程于一体的“地沟油”生产销售产业链浮出水面。面对这起特大“地沟油”制售案,宁波市检察院立即组成专案组进行审查。 该案涉及面广、犯罪嫌疑人众多,同时又面临异地管辖、需要大量补充侦查、任务十分艰巨。“光案卷材料堆起来就有2米高,我们只有4个月的时间,经常每天晚上通宵研究材料。”陈永明说。 审查初期,几名主要嫌疑人纷纷翻供,称只将“地沟油”销售他人作为饲料用油,否认作为食用油进行销售。 “仔细分析后,还是决定从细节入手,找准关键情节作为突破口。”陈永明说。在反复审查和询问中,“酸价”一词跃入专案组视野。公司的多名员工证实:在地沟油加工的过程中,生产经理会亲自品尝成品油,以确认没有酸味,公司也有专门的化验员负责检测酸价。 酸价是油脂变质程度的重要指标。“只有食用领域才会有的要求,而流入饲料市场是不需要有这样的要求的。”陈永明表示。正是这个常人难以捕捉的细微处,成为案件突破口,使案件顺利起诉。 面对案子,陈永明总能“钻进去”,常于别人的细心令他往往能够抓住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只想认真做好每件案子,让每个案子都经得起推敲。”陈永明说。 今年4月,陈永明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的称号。宁波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峰用三个字来形容陈永明:“诚、硬、潮”。诚即对党的忠诚、对法律的信服和对人的忠诚。硬是为人硬气、专业过硬、作风硬。潮是工作和生活都勇立潮头。 从事检察工作10多年,陈永明坦言,实际工作中遇到形形色色的案件,也曾让他感到压力很大,生怕自己疏忽,办错案子,对不起人民检察官的称谓。“但是我更享受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给人民解决问题的成就感。”陈永明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