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名篇鉴赏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篇鉴赏 > 正文

哲理在诗美中闪光——读王中才的三章散文诗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15-04-24 浏览次数:

王中才是一位著名的军旅作家,1940年生于大连。1961年由天津财经学院应征入伍,这一阶段便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他的主要成就在小说创作,描写部队生活的《三角梅》《最后的堑壕》等曾一度轰动文坛。

在欣赏王中才的小说艺术时,不难看出他扎实的诗的功底。他在进入小说创作的前沿阵地时,已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散文与诗的严格操练,因而他的小说有着独具一格的诗意风采。这里我想谈论的是他的散文诗。在当代散文诗创作中,王中才描画军塞边关、沙漠海岛的若干篇札,无疑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他所出版的《晓星集》《光斑集》大都写得短小精悍,耐人寻味,较好地体现了散文诗的艺术特征,即“在小小的规模中我们能看见美的本形,在短短的尺寸里也能有完美的生命”。(郭风语)

这里选的《炊烟》《小路》《驼峰》三章散文诗,字数均在百字左右,可谓短矣。但诗却不以长短论优劣。将浓缩的情感、摇曳的诗美和精深的哲理熔铸于短小的篇幅之中,使之有更大的容量和给读者以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这是王中才对散文诗所提出的理论主张,也是其作品经过努力已经达到的实际状况。你看,一缕“荒漠尽头冒着的炊烟”,触发起诗人心灵的悸动,并由此生发出美妙的联想:“我盼望那烧炊的是位慈祥的阿妈;/我还盼望是位贤慧的大嫂;/我更盼望是位清俊的少女,那炉内的热焰映红了她羞涩的眼……”三幅极其简洁的人物素描在一瞬间勾画而出,充分显示了散文诗描摹生活所特有的凝炼。而继之涌出的尾句则使全诗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如果只有温暖而没有美,那还不是春天!”耐人咀嚼的哲理之果,因了它的出现,这一短章便令人拍案叫绝。《小路》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它采用了一种艺术反差手法,先写因“走过数不清的路”而对路产生“厌烦”,转而写“在死一般的大戈壁”,“突然看见一条模糊不清的小路”所涌动的极度“欣喜”,较为深刻地刻画出人类所共有的求生欲望。诗的结句:“我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有生命的绿洲。”展示给读者的分明是一支关于人生的咏叹调,它质朴而浑厚,让你想起诗以外的很多东西。《驼峰》似乎又比《小路》更深了一层,它除了比较真实地再现沙漠中生活的实景,更多的是在表达一种诗人对自身的反思,以旅人与骆驼面对“干渴的折磨”所显现的不同情态作为阐发哲理的突破口,极其自然地道出了这样的警句:“骆驼把水像血一样珍存在它的驼峰里;而我们却把血像水一样地煎熬掉。”这里,有自责,有审视,有作为整个民族的代言人而倾泻的忧患意识,这无疑使全诗蒙上了一层较为浓厚的批判色彩。

附:

炊 烟(外两章)

王中才

我看见,荒漠的尽头冒着一缕炊烟,乳白色的、懒散的炊烟,孤寂的心里立即腾起一丝温暖……

我盼望那烧炊的是位慈祥的阿妈;

我还盼望是位贤慧的大嫂;

我更盼望是位清俊的少女,那炉内的热焰映亮了她羞涩的眼……

如果只有温暖而没有美,那还不是春天!

小 路

我走过数不清的路,熙攘的,呆板的,灰暗的,苍白的……

对路,我已经十分厌烦。

在死一般的大戈壁,我突然看见一条模糊不清的小路,像一条柔软的白线,消失在天边……

我像一个落井的孩童,突然抓到了一条细细的井绳,胆怯地又欣喜地走上了这条路。

我知道,这条路的尽头,有生命的绿洲。

驼 峰

一个旅人,牵着一峰高大的骆驼,向我的帐篷走来,旅人低垂着头,张着干裂的嘴,一口接一口地呼喘着,眼看要倒下了;骆驼仍昂着头,驮着沉重的行囊,从容不迫地跨着大步……

我急忙把旅人接进帐篷,递给他一杯清水。

我问他:为什么骆驼能经受住干渴的折磨?

旅人说:骆驼把水像血一样珍存在它的驼峰里;而我们,却把血像水一样地煎熬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