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人都是以误解的形式来理解别人的思想,发展自我,即若思想家也不例外。 说到底,人都是以自己的眼光来看待别人的,眼际的宽窄视点的远近及视角的方向取决于自身的心怀及气质也取决于彼此间的缘分。 2 只有一种人才有资格来评判他人,那就是不断地怀疑、探寻及自我批判的人。 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习惯及由此而来地对某种生活方式的执著,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的起点,同时却也是界限所在。 4 也许,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完全的理解。甚而,越到深处,越只能感受到彼此间的理解的界限。 而理解,确实有无穷的魔力,让你玩味再三,浸淫其中而径接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心灵的成长。无须任何努力,静心与对话足够了。 5 生活中有种种人,大部分相信并接受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合理性与规范化,把生活的幸福建立在个人的努力及与他人的美好的关系上。 而有那么一部分人,他根本蔑视人类的种种的正当情感与合作观念,对他而言只有某种个人的目的与达到该目的的不择手段的途径,其他一切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样情况下,理解又如何行得通? 6 理解他人,可是我的奢好?无论与朋友聚闹,还是与学生相处,还有渴望中的别样的交往,谈话——深入的谈话——始终是我所热衷的事。此时的时光, 就不再感到被浪掷了。而达成对他人的理解,就是我的目的?就如同那些研究宇宙万物的科学家对自然地着迷而渴望不断深入的揭露它的秘密和对世界万象感兴趣的社会学家对人类的存在而希翼洞察它的真相一般?不,我的最大的兴趣还不在这儿,在我自身。“我”,始终是我在这个世间最感兴趣的东西。我的一切的生活,教书、读书、沉思、写作、谈天、享乐,还有友谊、爱情、婚姻、事业,说到底,其实就只是为了加深对自己的理解而已。如此而已。 7 那么,我渴望被人理解吗?被这么一问,我突然有点愣住了。别人?谁呢?身边亲近的人?还是陌路相逢的过客?还是面熟心远的邻居?我从不奢望理解——理解能求得来吗?能相通的无需言语就心灵相契,不能理解的再多的言语只能适得其反,只能增加了对方心中的迷茫也拉大了彼此的距离。但是,我的所有的表白不都是为了让他人理解进而接受我吗?不,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对方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观点,其目的只是为了唤起他人对自己的理解。最终达成与他之外的人——周围最大多数人的的理解融通。 8 我坚信,人与人是可以沟通的。所有的人,都是“我”这个统一体的一分子。 9 理解与感情是两回事,但又息息相关。 多一份关爱,就自然多一份沟通;多一点理解,也就多一点融合。 而这样的感情,更多指的是深厚的友谊以及与普通人的心的联结。不关男女之间的缠绵的情缘,它与我们对整个人类的理解似乎也没有太直接的关联。男女爱情中,人更关注的是内心感情的归属感,是一种封闭性的体验;而理解,寻求的却是生命的更高的启示,是一种开放性的体验。 10 因为心怀对某个人的特别的感情而沉迷其中,的确是一份内在的需要与独到的体验,也很耐人寻味,可我们却因此常常抛弃了此在的世界,隔断了与周围其他人的亲密交流。真的有点可惜。 11 天地人和,这是幸福的极至。 和从何求?或自然,或理解。有望达成理解的即通过理解获得融通,多一份理解,便多一份爱,也便多一份和谐。不能达成了理解的,便藉自然之途达成和谐。比若与小孩子嬉戏,观看日出夕阳。 12 有时我想,人活一辈子,为啥?不就是为了达成对世间万物的理解?我们所认为那些活得有价值或有意思的人不都是对生活中的种种或宇宙万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有自己的见解的人?他们活在一个脱离了无聊庸俗的丰富多彩世界中。正因为他们懂得多,更深入世界及生活的内核,也因此他们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他们同样的短暂的一生却是许多人哪怕积累几辈子都达不到的境地。我们拒绝愚昧,嘲笑无知,不就是这回事?而富有之所以又如此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的享受,更在于它可以提供很多的经验。一个没文化的富人比一个没文化的穷人,一般而言,会有更多的阅历与见识的。人类的进化不就是后来人拥有比前人的更广阔的知识空间,更多的选择空间? 因此,读书是必要的,因为一个人再怎么经历,都是有限的,而且难免表面化,而且极容易堕入现实的污浊的泥塘中,而书本却可以提供古往今来许多人及事物的内在知识。 也因此,入世是必需的,因为作为一个活在现实空间的活生生的人,书本里提供的即若真切,也难免隔靴搔痒,有不着边际之嫌。就如同一个跟你再怎么投机但永见不着面也没有任何联系的笔友,能给你的现实生活带来多少实在且长久的欢乐呢?越是让自己跌入世界的深渊,越可能带着丰厚的回馈返回。就这样,一边怀着梦想,一边轰轰烈烈的投入于周遭的现实。这样的生活,不待外求,本身就是一桩伟大的事业。 13 任何美好的关系, 其动人处无非是爱。可是,这爱里却往往掺杂着太多的个人欲念,以至很难把对方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来看待,更很难去理解或促动对方心灵的成长,更多的却是以自己的这份爱来要挟对方生命的自由。因而在人间这些令人感动的生活场景中我却常常看到了人的自贱。 14 所有的爱都有着崇高的意味:理解是前提,提升是目的。 真正的爱决不是怜悯、保护或强制:那只是对生命尊严的亵渎。 15 有了爱,自然便会理解。理解逾深,爱便也逾浓。 16 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无法让别人按自己的意志或观念行动,别人的性格、思想、行为超出自己的理解,我们无法接纳,所以你抗拒,你排斥。 如果别人的言行或思想在你的理解之内,你就会平静地接受或愉悦地赞赏。 所以,要保持心平气和,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而要宽容别人,先得学会理解他人,深入到世界的内核中,时刻感受进步与融通,不断地提升对世间万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 17 爱,就是理解与祝福。 你说你爱你周围的人,前提就是你了解他,没有了解谈不上爱。禽兽之间也有关爱——一种亲情之间惺惺相怜的情感,而人类之间有了死亡的意识我自我的观念,这样的亲情友爱再也不可能来的这么单纯了。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爱才可能不是为了某种自私的真爱。 理解与时间无关。一个瞬间,比如一句话,一个眼神,彼此间由此感受到的理解可能胜过一辈子朝夕相处的两个人的理解。不同层次的人之间很难达成深刻的爱。 而光有理解,也只是你个人的感受,与爱无干。只有在深切了解对方的渴望、追求之后给予其真诚的鼓励与祝福,才可以称得上爱。爱,便是一颗独立的灵魂对另一颗独立的灵魂的关切、接纳、鼓舞与激赏。 来源:天涯博客-驴人书斋 http://chentiebo.blog.tianya.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