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语是相对语言而言的。人们通常所讲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实际上是大语言概念中的言语部分,大语言概念的全部内涵除了言语部分之外,还有非言语的部分,即体语,包括视觉语言、表情语言、声音、声调、体姿等。事实上,体语作为非言语符号,其形成和使用较之语言的出现和运用历史悠久得多,而且其使用频率和使用广度较之言语亦更甚。据体态语言学大师伯德惠斯戴尔的测定,两人沟通时,有65 % 以上的信息是用非言语符号,即体语传递的。越来越多的科学测定也表明,非言语符号系统的信息负荷量要远远大于言语符号系统。
为什么非言语符号会有如此大的效应呢? 这是因为:
第一,非言语符号可以表达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义。中国古人有“言不尽意”的说法,今天我们也常可以听到“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之类的话,这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心理境况正是可以借助非言语符号来表达。在无限痛苦、悲哀或无比激动的时候,眼泪可以向人们打开心灵的窗户;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行动表示支持时,紧紧有力而又长时间的握手加之一系列的面部表情较之“我坚决支持你”之类的话要寓意深远得多。而假如在一次气氛友好的会谈中,突然有人往椅背上一靠,不耐烦地叉起双臂,此时对方应该意识到,将会发生麻烦了。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
第二,非言语符号有时比言语符号更为简单和生动。非言语符号比言语符号的抽象层次要低,往往比较形象,因而更能生动地表现人的内心活动。人高兴时会笑,悲伤或生气时会皱眉或拉长着脸;点头表示赞同和肯定,摇头表示不同意和否定,这几乎是全球一致的行为模式。对他人无力相助而又不便说出口时,可以用一种无可奈何的体姿来表达,而且表达起来很自然,对方理解起来也简单。第三,非言语符号有时可以揭示人真正的内心活动。人们在交谈说话时,为了某种需要,常想隐瞒自己的真正思想和内心世界,但有时往往会表现出口头言语与表情言语不相一致的不协调情况,从而使其真正的内心动机暴露无遗。口称赞同,却不由自主地摇着头;嘴说欢迎却不知不觉地皱着眉;一边要求别人保持镇静,一边却控制不住自己发抖的声音;一边说留客吃饭,一边却下意识地摆出送客手势,等等,都是我们能够回忆得起来的几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这时,对明眼人来说,一定更相信他的非言语符号所表达的真正信息。正如匈牙利电影艺术理论家贝拉· 巴拉兹所说的那样:“面部表情和手势比之语言文字更是内在冲突的直接反应。”弗洛伊德也曾有一句名言:“凡人皆无法隐瞒私情。尽管他的嘴可以保持缄默,但他的手指却会多嘴多舌。”
从以上的种种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交际活动中,商务人员不但应当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来判断出对方内心活动的真实轨迹,而且也应当善于利用体语符号表达自己的意愿,加深与对方的沟通与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