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健康驿站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驿站 > 正文

大四“空巢”:本科教学缩水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15-03-22 浏览次数:

 

     有人形容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是:“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有专家指出:一些学生在大四阶段就早早放弃学业而提早进入就业状态,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助于就业率的提高,但从根本上说,这样的“缩水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本科生质量的下降导致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提高,结果是本科生就业状况更加严峻———

  四年本科学习实际变成了两年半

    小晏是某重点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四学生,几乎整整一年,他都没有在教室里呆过。用他自己的话说:“名义上我仍然是大四学生,可实际上我已经‘毕业’了。”他说,学校对大四学生不太管了,如果说大四上学期还有几门可去可不去的公共课的话,那么到了下学期,干脆就不开课了,只剩下写毕业论文。由于学院要求学生在本科的第三年进行专业实习,所以小晏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就到北京实习,他的大学生涯几乎在大三就已经结束,本应该是四年的本科实际上被压缩为两年半。据小晏介绍,和他经历相似的同学很多,“同学在哪儿的都有,就是没有在学校的。”

  应该说,类似于新闻、法律等本科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大三、大四期间,实习时间占了较大比例,似乎情有可原。但对于更多的本科专业来说,大学四年教学课程的时间保障还是不能含糊的,否则教学质量必然要打折扣。笔者采访了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赣南冶金学院等不同大学的多位学生,他们叙述的大四生活带有共性:大四“空巢”已成为普遍现象,本科教学时间严重缩水已是不争的事实。

  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金融专业的杨清同学告诉笔者,虽然学校要求大四学生必须留在学校,但实际上,已经没有人把心思放在校园里了。如果学生由于找工作请假的话,学校一般是会准假的。即使是那些很严厉的老师,对逃课的学生大多数时候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明白,就业是学生最大的难题。暨南大学张军锐老师说:“学生若实在需要旷课去参加招聘会,我还是会通融的,只要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合适的分数,一般不会为难他们。”

  由于大多数学校在本科的第四年已经不开设课程,所以大四学生的生存状态大致有以下几类:

  ———考研一族。这部分人占据了很大比例。据中国考试网的数据统计:2006年我国研究生考试人数超过120万,比2005年多出9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这部分学生一般从大三就开始准备,参加考研班、了解考研的动态,直至大四研究生考试结束。考试结束以后,一部分成绩理想的学生继续准备复试,另外一部分学生有的继续考研,有的则成为就业大军中的一员。套用一句名言来形容他们的大四生活:“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准备考试的路上”。

  需要强调的是,与这种“疯狂考研”现象相对应的,是部分大学本科学生专业知识的欠缺和知识面狭窄的强烈反差。某考研学生坦言:“大三下学期开始准备考研,忙着复习数学和英语,哪有时间系统学习专业课?既然确定了考研的目标,只能集中精力攻读打算报考的相关方向的专业书了。结果是大四所要学习的课业就形同虚设了。”

  ———就业一族。这部分人所占比例最大。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校园越来越成为就业的前哨站。学生从大四甚至是大三就开始找工作,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有些学生甚至在毕业之前,就应单位要求提前进入“试用期”。某学生对笔者直言不讳地说:“我现在后悔大四上学期呆在学校了,要是当时我继续在单位实习的话,可能工作问题早就解决了。”时下,“工作找好了吗”成为了大四学生最流行的问候语,对于大四的学业则很少有人提及。

  ———网游一族。抓住毕业前“最后”的时间,疯狂一下,玩网游、上网、打牌,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

  ———除此以外,出国、考公务员等,也是部分大四学生的生活写照。

  教学时间缩水使本科变成了专科

  笔者针对大四“空巢现象”采访了一些学生老师,他们大都表达了对这个现象比较宽容的态度。

  一位学生说,不觉得这个现象有什么不好,“反正大家现在关心的都是就业、考研什么的,真正呆在学校的也没心思上课了。再说上大学不也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吗?”

  兰州大学新闻系的尚老师也表达了类似看法: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学生早一点做准备也无可厚非。

  一些学生认为,大三、大四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自学能力,去不去上课实际上影响不大。

  但更多的专家对大四空巢现象表示了忧虑。武汉大学教科院副教授陈闻晋说,高校课程设置为学生考研、找工作让路,归根结底反映出部分高教管理者以就业率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功利主义的高等教育观,高教管理者不应单单追求就业率。他强调,“现在大学4年的本科教育顶不住外部冲击,实质上缩水为专科,或者成为研究生教育的预备教育,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陈冀京则认为,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大学生没必要一味追求高学历,而忽视了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本末倒置,会导致知识结构不完整,使本科学位成为“豆腐渣”。

  据了解,在我国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大学一、二年级开设的大都是共同课和基础课,而专业系统理论、专业实践、专题研究、毕业设计等都放在三四年级去完成。因此,大学三四年级正是学生专业知识形成、深化、升华的黄金时期。尤其是大四这一年的时间里,学校安排了部分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再加上毕业论文和答辩,课业并不轻松。最重要的是,大四的学习是对四年专业知识学习的整合和融会贯通,是点睛之笔,怎么能够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呢?

  什么原因导致了“空巢现象”?高校又为什么对这个现象制止不利呢?显然,就业压力首当其冲。从上世纪90年代国家不再对高校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开始,就业就成为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随着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学生为了毕业后有好的归宿,不可避免地提早进入求职阶段,正常的学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而对高校而言,大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没有人敢以牺牲就业率为代价来要求大四学生安心学习,因此,对大四学生的空巢现象采取默许或回避的态度,也就不得已而为之了。

  其次,学生本身浮躁的求学态度,也是使大四沦为“垃圾时间”的原因之一。笔者采访时了解到,对于大四要完成毕业论文的任务,很多学生都从网上粘贴、复制,不到两天就能弄出一篇“优秀毕业论文”,而对毕业论文原本的要求是:学生必须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找导师、做调查之后才能完成,这样一篇论文至少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

  除此以外,由于现在的高校一般都采用学分制,一些勤奋的学生在大三就把所需的学分修完,大四就专心找工作了,这也加剧了大四空巢现象的形成。

  症结在于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有人形容现在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是:“大一放松,大二打工,大三租房,大四求生。”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学生放弃大四的学业而提早就业,虽然从表面上看有助于就业率的提高,但从根本上说,这样的“缩水人才”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本科生质量的下降导致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提高,最后的结果是导致本科生就业状况更加严峻。

  为了避免这种恶性循环现象的延续,有学者建议加强对大四学生的管理。前不久,上海某高校针对大四逃课风专门发出了“禁逃令”:要求教师加强课堂管理,进行严格的课堂考勤,并重申大四学生不得以面试、考研复习为由逃课,凡缺课达1/3者,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但该通知似乎没有取得应有效果,许多学生在BBS上表示反对,有学生甚至反问:“就业率重要还是上课率重要?”有媒体报道说,该高校已经处分了数名逃课同学。但很显然,这样的措施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既然学生“逃离”校园最重要的原因是就业压力所迫。那么解决学生就业之忧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空巢现象”。从这个层面分析,学校和政府都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从学校来看,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让学生在授课老师的督导下在社会上完成;鼓励学生在寒暑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并把社会实践作为考核学生的必修课目;从政府而言,则要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例如,近来提出的“村官计划”、大学生支援西部计划等,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2003年,广东省有10余位省政协委员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各类招聘会太多,严重影响高校正常教学秩序而联名向省政府递交提案,广东省人事厅出台了一个《关于推迟到明年3月举办招聘会的方案》,希望以此缓和就业和教学的冲突。但此举也引发了异议:学生普遍认为广东的措施虽然有效改善了“大四”混乱的教学秩序,但却无法保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结果是这项措施不得不“无疾而终”。看来,要真正杜绝高校大四的“空巢现象”,还需要假以时日,深化改革。

  ■新闻背景

  二○○五年教育部颁布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增加了“就业”条款,将反映一所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及被社会认可程度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独立作为二级考核指标。一般来说,教育部对高校就业率统计每年共分三次:四月、七月和九月。业内专家介绍说,前两次作为参考,仅仅起到督促学校就业办工作的作用,九月份那次则是最为关键的一次。高校的就业率排名与知名度在某种程度上的正比关系,一方面使得高校大力引进企业进驻学校招聘,另一方面使得学校对大学生逃课找工作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业率与上课率之间的较量,在各高校之间普遍存在,并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消失。———据深圳特区报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