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党史学习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史学习 > 正文

邓小平的科技观

信息来源:中国软科学 发布日期: 2016-06-05 浏览次数:

 

 1987年7月24日,邓小平亲切会见在四化建设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首要观点、精髓所在。他在深刻论述这一观点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从实现党在新时期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反复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

 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表达了科学技术对世界的深刻影响,展现了科学技术一往无前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中共党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中的中心位置,明确科学技术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至上性和不可超越性,真正以科技的崛起来推动民族的崛起。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在邓小平的战略思想中,科技、教育、人才是三位一体的。他特别强调要重视人才,将人才作为思考一切问题的核心。他认为,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用好人才。因此,在体制改革进程中,他强调指出:“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他指出:每年要给知识分子解决一点问题,要切切实实解决,要见真效;要创造一种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邓小平特别重视留学人员回国服务的问题,他推动制定引进国外智力和鼓励留学的政策。他提出要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和良好环境,真正做到真心爱才、精心育才、大胆选才与合理用才。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邓小平一直提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他指出:“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当然必须依靠我们自己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任何时候,中国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86年3月,王大珩等四位科学家联名提交了一份报告,建议中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邓小平很快做了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出决断,不可拖延。”邓小平的批示,显示了他对科技发展的敏锐判断和作为政治家的果断魄力。此后,“863”计划作为我国高科技的一面旗帜,推动我国在生物、航天、信息等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基础上,邓小平强调“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他多次告诫全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重要原则,但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科技领域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加强国际合作,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科学技术工作要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安排

 在科技事业的发展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体制问题。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我总觉得科学教育目前的状况不行,需要有一个机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指导协作。”邓小平指示恢复国家科委,并于1977年12月在北京召开全国科学技术规划会议,动员10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规划制定。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审议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同年10月,中共中央正式转发《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82年,《八年规划纲要》调整为以“六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形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科技计划。

 在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下,我国科技事业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的战略布局。“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关计划胜利完成了预期目标,“九五”科技攻关计划取得更大成就。1987年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家科委、国家计委等部门制定的十四项技术政策。根据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国务院于1990年制定了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纲领和若干领域的发展纲要,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壮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