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理论家园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家园 > 正文

“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建设性变革

信息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发布日期: 2018-12-05 浏览次数: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 王磊

自2014年底以来,世界经济逐步摆脱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加速了复苏的势头,全球经济年均增长率维持在3%以上。不仅如此,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超过50%,国际经济体系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力对比继续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兼具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双重身份的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实现建设性变革的创新实践。

一、“一带一路”建设与国际经济体系改革的两大任务

“一带一路”倡议可谓“生逢乱世”。当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仍旧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这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新型合作架构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首先,全球经济增长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分化趋势,美欧等主要发达国家在恢复经济增长之后,不仅放缓落实国际经济体系改革的承诺,而且出现了经济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强劲回流。其次,全球经济发展仍然极不平衡,亚洲、非洲、加勒比地区等部分欠发达国家的状况甚至趋于恶化,全球发展的任务仍然极为艰巨。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第一,“一带一路”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在当今全球化遭遇逆流,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思潮有所抬头的历史背景下,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甚至被杯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采取多边主义路径,体现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维护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努力,打造了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公正平等的治理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多轮驱动的增长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变革提供了新平台。

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加速全球发展,助力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是由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倡议并与各国携手推动落实的全球发展和国际合作理念,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于国际格局深度调整和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曾经在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理念寂然无声,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等南南合作平台淡出人们视野。“一带一路”建设再次激活了南南合作与全球发展进程,让世界再次关注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发展进程和世界经济实现普惠发展中的巨大影响力,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一带一路”以其包容性,成为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崭新平台,完善了全球发展体系。

二、“一带一路”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建设性变革的主要路径

自从二战结束以来,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的目标,在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和经济自主发展的过程中,甚至一度采取了具有较强对抗性的激进方式,但仍然没有改变发达国家从根本上主导国际经济体系的格局,甚至自冷战结束以来,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等由发展中国家推动的南南合作平台一度销声匿迹。与此不同,“一带一路”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变革采取了建设性路径,倡导国家和地区之间实现对接而不是脱钩,构建全面开放格局,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尤其突出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对接而不是脱钩。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依附论”为代表,新获得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自身处于国际经济体系边缘的地位,除了加强在联合国框架下的南南合作之外,更主要是加强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团结,建立了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经互会等合作机制,具有鲜明的俱乐部封闭性质,甚至有些国家更为激进地认为唯有与全球经济体系脱钩,才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唯一选择。不仅如此,在当前逆全球化抬头的背景下,部分发达国家的政策趋向也透射出“脱钩”的属性,例如正在推进的英国脱欧进程、部分区域性贸易协定中包含的排斥第三方条款等。

“一带一路”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径,它倡导参与方在发展战略、建设愿景、总体规划等方面的有效对接,且这种对接强调战略对接,而不仅仅是具体行业与领域的对接;既有两国之间的双边对接,更有区域性合作机制乃至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对接。截至2016年底,已有100多个国家表达了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和参与意愿,39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4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亚太经合组织、欧盟、欧亚经济联盟、拉美加勒比共同体等区域合作组织,以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也表达了对“一带一路”的高度支持,甚至“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还签署了对接协议,中国-中东欧合作、中国-拉共体论坛还以集体的方式推动双方发展战略的对接。

第二,“一带一路”建设以内外联动路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发展大局。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隔绝于世界经济体系之外,都是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部分国家短视地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和排他主义措施,但“一带一路”采取的是以国内国外联动的路径统筹经济发展,这也与作为倡议方的中国所遵循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保持内在一致。

以中国为例,今天的中国已经深度融入了世界,“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的共识得到了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检验,中国的发展得益于一个开放、包容、合作的世界。“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大战略和国内区域协调发展大战略的结合,体现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扎实推进,是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后主动适应全球化发展新趋势的客观要求,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妥善处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关系、发挥自身优势和利用外部条件的关系、自身发展与承担国际责任的关系等,形成两个大局之间相互借助、相互配合、良性互动的格局。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原有动力明显减弱,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增大,亟待把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统筹协调起来,把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空间结构优化布局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平衡发展的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世界良性互动。“一带一路”建设反映了快速发展的中国迅速适应了新角色,找准了新定位,以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远大的战略思维,把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适应国际社会期待更好地结合起来。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以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来维护经济全球化。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扮演着经济全球化牵引力量的角色,是对外投资的主要提供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市场开放的倡导者。纵观历史,三轮经济全球化基本上都是源起于发达国家,而发达国家也由于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不断为全球化的前行注入动力。但是,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和排他主义在主要发达国家迅猛抬头,特别是以特朗普政府的上台和英国脱离欧盟为代表,主要发达国家内部的经济民族主义甚至民粹主义迅速蔓延,极右保守势力和在经济全球化中遭受严重损失的社会普通阶层相结合,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反对者。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了自保,也通过加强管制、收紧市场、放宽双反措施等多种方式,变相执行贸易保护主义。

“一带一路”建设在一片贸易保护主义和排他主义的颓势中登场,搭建货物、服务、资金、信息、技术、规则沟通的开放性合作平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跨国、跨区域互联互通,以此促进市场的开放。“一带一路”构建自贸区网络,倡导更具包容性的自由贸易,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捍卫基于规则的、透明的、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心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核心地位,并推动“一带一路”参与方以双边或区域的方式达成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带一路”提供的开放型平台上促成具有更大包容性、更广覆盖范围、更丰富内涵的自由贸易区网络。

除此之外,更具创新意义的是,“一带一路”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经济体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促成优势资源和开发能力的聚合,携手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等诸多重要行业和领域共同规划、联合投资、配合施工、后期服务等,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达成双赢和多赢。2018年以来,中国和日本签署了《关于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备忘录》,并举行了第一届中日三方市场合作论坛,是“一带一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力促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进展。

尤为重要的是,虽然“一带一路”是要打造对全球开放的国际合作新平台,但其重要落脚点之一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相互合作,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推动全球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追求的根本目标是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在内的全方位发展,覆盖和聚焦的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也证明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以极高的热情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自身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从多大程度上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也成为检验“一带一路”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