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毛主席在参加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首次提出,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2014年3月,习主席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党员领导干部要践行“三严三实”的警世箴言。两位党的领袖,穿越时空的默契洞见,向我们阐释了深刻的道理——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革命时是这样,执政后也是这样。践行“三严三实”,必须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和使命,修为人民服务之心、用为人民服务之权、做为人民服务之事。
“三严三实”基本内涵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
“三严三实”基本内涵、“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君子之道”和“家国情怀”的内化传承和升华发扬。
“君子之道”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格化的重要概念,是深入人心的理想人格和从政为官的基本遵循。孔子将其概括为“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从严于自律、敬畏上级、养民惠民、慎用权力四个维度概括出君子修身、为官、处世之道;东汉儒学家、政论家王符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告诫官员不能追求虚华外表,要致力务实;《大学》中提到“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阐释出个人修养、家庭幸福与国家命运的内在联系。正是这条神圣血脉,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可谓豪气干云、史不绝书。
“为人民服务”和“三严三实”,传承着“君子之道”和“家国情怀”的内在逻辑,从根本上告诫党员领导干部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什么是“公仆”、什么是“考验”,什么是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品行操守和政治初心。心无百姓莫为“官”。我们党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最大的区别,就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无论职位多高、权利多大,都应当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公仆,把人生追求融入为民造福的不懈努力中,使践行“三严三实”在为人民服务中展现底色、经受检验。
“三严三实”基本内涵与“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
党的理论每创新发展一步,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就向前深化一步,从严从实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向前传承推进一步。“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深刻地反映着我们党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在理论上确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性质上明确党的“三个先锋队”作用;在宗旨上规定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党章做了16次修改,党的群众路线和“对党忠诚老实”的要求始终没有变。
实践不断发展,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具体化的精神钙片,“三严三实”的创新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党性修养的时代元素,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认识论、实践论相结合产物。“三严”是内在要求,指向共产党人的主观世界改造,修身用权律己,必须“严”字当头、“实”在其中;“三实”是行为取向,指向客观世界锻造,谋事创业做人,必须“实”字引领、“严”做保证。共产党人加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融合改造,目的就是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形式就是不断凝聚共识、形成最大公约数;过程就是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以满足群众意愿。
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铲除了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郭伯雄等国妖巨蠹;查处了8万多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立制度、严规矩,从源头上堵塞“四风”漏洞……这些做法,实现了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实现了党心与民意的同频共振。
“三严三实”基本内涵与“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植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动实践
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催生了“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革命法宝,体现着党的建设、军队发展与群众民心的内在律动。军事斗争上有严密的组织,采取上门宣传服务、集合报告宣讲、广刷标语宣传等多种手段宣传革命、引导群众。经济政策上有实在的招法,打土豪、分田地,毛泽东同志在1929年4月指出,红军“打仗的时间与做群众工作时间乃是一与十之比”。作风要求上有着严明的纪律,井冈之初就宣布了“三项纪律”,之后又有了“八项注意”。来到巴山蜀地,从摩崖石刻、恩阳古镇、朱总故里依然醒目的标语楹联,就可以感受到“处处军民一家亲,满目尽收鱼水情”的动人景象。
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是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说:“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标准。”今天,在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的大背景下,习主席对广大党员干部语重心长地提出“三严三实”的谆谆教诲,在“四种危险”、“四大考验”的新形势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提出的新要求。可见,“严”与“实”伴随着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从来都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密切联系群众,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武器。
“三严三实”基本内涵与“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昭示着治国兴邦的制胜之道
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成功夺取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是真理的胜利,也是人格力量的胜利。
在井冈摇篮,在强大敌人包围的严酷斗争中,扩大红军、支援前线,离不开群众;发展生产、保障军需离不开群众;军事作战、敌后斗争依然离不开群众。在中央苏区,农民们高兴地说:“共产党真好,一下把这么多田地送给我们,真是盘古开天地没见过的好事!”在四川仪陇,既孕育了共和国元帅朱总司令,又养育了全心全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在陕北延安,兄弟相约、亲友相约、师生相约,有时一天就有1000多人加入革命队伍。淮海战场,500多万民工、80多万小车上前线支援。在广州深圳,160米高的“国贸大厦”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叫响全国。奥运圆梦、嫦娥奔月、蛟龙探海、航母列装……人们尽情分享着改革的红利,感受着作为中国人的荣耀与自豪。
这些“中国奇迹”的诞生充分证明,我们党历尽艰险而信仰弥坚、饱经苦难又屡创辉煌,关键就在党的建设符合人民期待,党的发展始终与人民心相连、情相通,这正是我们党不断创造震古烁今的伟业、不断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进的内在动力。
时代在改变,人民的主体地位不会变、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会变、党员干部又“严”又“实”的公仆定位不会变,只有这样才能凝聚起13亿人民的磅礴力量,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和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