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理论家园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家园 > 正文

沧桑巨变60载非凡跨越上千年——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

信息来源:暂无 发布日期: 2015-03-22 浏览次数:

 

    西藏和平解放60年,现代化建设成就前所未有,社会面貌翻天覆地,人的命运深刻改变。西藏正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
    
和平统一: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
    1951年5月23,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下简称《十七条协议》),标志着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白玛朗杰说,西藏和平解放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承接着历史,拓展着现在,开启着未来。它既是西藏社会前进的必然选择,也是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起点。西藏正在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云认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共同缔造的。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元代以来就成为了中国的行政区。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插手,对西藏造成很多威胁。西藏的和平解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西藏的和平解放,不仅对祖国意义重大,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重大的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王贵认为,西藏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大西南的屏障。西藏解放使得祖国西南的国防得到巩固,改变了大西南有边无防的状况,彻底粉碎了“藏独”的阴谋,对国际尤其是南亚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植荣认为,和平解放西藏为和平解决民族宗教问题开辟了范例。签订《十七条协议》顺利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解决了很多国家难以解决的复杂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社会变革:实现千年跨越发展
    
西藏和平解放后,民主改革使西藏从政教合一的农奴制度跨越到历史发展的崭新阶段。人民当家做主,生产力大解放,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前提条件。
    
对于西藏和平解放、制度变革的意义,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孙勇认为,在《十七条协议》中提到的基本思想具有强烈的历史穿透力,蕴涵的历史意义远远不止60年。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建立的总体供给模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鲜有的发展经济的制度模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主改革奠定了法理基础。
    
西藏和平解放,既是西藏社会前进的必然选择,也是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起点。张云指出,中央的特殊关怀、全国人民源源不断的支援,以及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推动了藏民族的发展,为西藏掀开了新的历史一页。西藏的人口从100多万到现在300多万,人均寿命从35.5岁到67岁,几十年的发展,比上千年还要快得多。
    
西藏60年的变化,不只是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精神面貌和社会文化的变化更加巨大。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胡岩认为,和平解放为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人们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和文化创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也在重新定位。此外,西藏的和平解放不仅仅是中国人权事业的伟大进步,更是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进步,西藏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在新中国领导下,得到了根本改善。
    
坚持基本经验与时俱进迎挑战
    
坚持60年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道路、基本经验、基本做法不动摇,是继续发展西藏、繁荣西藏的根本所在。
    
白玛朗杰说,西藏各族人民创造的“人间奇迹”,正是因为西藏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探索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应该与时俱进地走下去。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副校长牛治富也认为,新时期我们仍必须始终坚持和平、和谐的理念,解决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内部矛盾,必须把发展西藏、发展经济当做根本任务,坚持把物质力量和军心、党心、民心是最根本的力量这一唯物主义原理时刻记在心头。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为达赖集团所谓的“非暴力”、“中间道路”所迷惑,确保西藏的和平、和谐和稳定。
    
西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达瓦指出,西藏和平解放和实行民主改革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不断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社会主义新西藏文化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特殊关怀下,西藏大学的传统学科得以迅速发展,填补了许多西藏高等教育的历史性空白。
    
沧桑巨变60载,非凡跨越上千年。回顾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令人鼓舞,深刻启示弥足珍贵。这不仅是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也是中国实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的生动体现。

[FS:PAGE]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