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去年以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人们的通胀预期较强,很多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心理压力日渐增加,对物价变动更加敏感。对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在这种背景下,管理好通胀预期就成为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之一。 通胀预期,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通胀的心理预期。通胀预期只是一种心理上的预期,并不是真正的通胀,但它却能影响人们的行为,加速通胀的到来。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一旦人们形成强烈的通胀预期,认为某些产品或资产价格将进一步上升且上升的速度快于存款利率的提升,人们就会去购买这些产品或资产,以避免通胀给自己带来损失。在强烈的通胀预期下,投资者可能会盲目扩大投资,带动货币信贷快速增加,继而推动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会把钱从银行取出,即时购买动力增强,消费需求大增,将进一步引起物价上涨。而物价的上涨又会进一步强化人们的通胀预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可以说,通胀预期干扰了市场信号的传递并使信号失真,影响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市场行为,导致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实际通胀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胀预期不仅会推动形成实际通胀,加剧市场波动,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影响,而且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慌心理,严重的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尤其是一些中低收入群体将毕生积蓄存在银行,当他们预感到自己的积蓄由于物价上涨会不断贬值时,必然产生焦虑和恐慌。未来价格水平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丧失了积蓄的可靠存放处,并使人们感到他们不再持有任何靠得住的资产。也许最终通胀并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厉害,但通胀预期带来的心理恐慌很容易影响社会稳定,影响正常的经济甚至政治秩序。正是从这个角度说,必须将管理好通胀预期作为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之一。 管理好通胀预期需要多措并举。一是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从根本上说,通胀问题是由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产生的。因此,管理通胀预期也要从这个角度切入。中央提出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控制货币供应量,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央行最近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的也在于此。二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特别是增加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有效供给。只要市场上产品供应充足而不脱销,价格就难以飙升,人们的心理预期就能稳定。为此,应大力发展生产,尤其是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禽类的生产。三是强化收入预期。如果人们对收入有较好的预期,就能对冲通胀预期带来的心理恐慌。为此,应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尤其是要建立健全低保家庭生活补贴、失业保险标准等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使低收入群体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四是加强舆论引导。应引导人们认识到,当前我国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财力和物资都比较雄厚,具备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基础性条件。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我们完全有能力控制住物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同时,对于那些哄抬价格、串通涨价、散布涨价谣言等违法行为应坚决打击,以保持市场的正常秩序。(江西省委党校研究员 黄世贤)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