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大爷,您又来资助学生了。”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总会出现一位熟悉的老人。老人个子不高,头发花白,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皱纹,一双温和的眼睛总是闪着慈祥的光芒。在市希望办主任张澍的印象中,老人言语不多,每次来他总是直奔主题——捐资助学。今年老人拿出积攒的2400元,一口气资助了8个学生。一想到有8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可以继续学习,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就是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鞍钢集团退休高级工程师、老党员房洪瑾。作为鞍钢唯一一位获此殊荣、和雷锋同时期在原鞍钢化工总厂工作的耄耋老人,19年来他献身公益事业,始终关心关爱着下一代。
老骥伏枥 志在奉献
铁东区某小区的四楼,一个女孩不住地向窗外张望。当期盼的熟悉身影出现时,小女孩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个女孩叫小璐璐(化名),是铁东区东长甸小学二年级学生,她所期待的人就是房洪瑾爷爷。
房洪瑾与小璐璐“结对子”,缘于1999年5月鞍山市妇联开展的“春蕾工程”。当天的会场上,一个穿着白色裙子的小女孩静静地坐在一旁,眼睛里流露出无助茫然的神情,引起了房洪瑾的注意。得知这个女孩不幸患有先天性脑瘫无法行走,幼年时又遭遇父母离异,房洪瑾非常同情。在市妇联少儿部的牵线下,房洪瑾成为小璐璐的代理家长。
对其他小孩来说,牵着父母的手到公园游玩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对于小璐璐来说,那简直是一种“奢望”。为了帮助小璐璐感受到童年的欢乐,老人雇了一辆人力车,将小璐璐、小璐璐奶奶和那个笨重的自制轮椅,一块儿拉到公园。在那里,房洪瑾带小璐璐坐电动车,看猴子、鸟儿、孔雀等动物。小璐璐激动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到公园玩,太感谢房爷爷啦!”从此,房洪瑾经常到家中探望,陪她聊天,辅导功课,送去各种书籍、文具和好吃的东西。几年下来,房洪瑾带小璐璐游玩的照片装满了一本相册,为孩子的童年涂上了色彩。
小璐璐家自制的轮椅,原本存放在楼下,但存放的地方被拆除了。笨重的轮椅无法搬上搬下,小璐璐不能坐车出行了。房洪瑾和老伴商量,准备给小璐璐买辆轮椅。一贯支持房洪瑾资助贫困孩子的老伴,这次有些犹豫了。她心疼地说:“老房啊,你年纪不小了,身体又不好,成天东奔西走,骑你那辆老掉牙的车子,万一出点什么事,可怎么办?”房洪瑾安慰老伴说:“小璐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闷在家里见不到阳光,不利于她的健康。自行车的事可以放一放,你说呢?”听了房洪瑾的话,老伴儿默默地把钱交给了他……就这样,房洪瑾花846元钱给小璐璐买了一台折叠式轮椅,而当时房洪瑾每月的退休金不过1000多元。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眼看小璐璐快成年了,房洪瑾将不再是她的代理家长。考虑到小璐璐以后的生活,房洪瑾提前两年以小璐璐奶奶的名字开了个账户存折,每年定期存进去300元钱。在小璐璐18岁生日那天,房洪瑾将存折交到她手中,鼓励她以此作为启动资金做点小生意,走好未来的人生路。
从1997年捐助第一笔400元助学款,救助岫岩红旗营子乡塘坊标小学一年级学生姜锦玉(化名)开始,房洪瑾的助学之路越走越远。如今像小璐璐这样受到房洪瑾资助的孩子共有68名,他们遍布于鞍山及海城等周边各个城区。
“房爷爷您好,您已经退休了还捐钱给我,我真的很感谢!是您让我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好人,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本领,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每当读着受资助孩子寄来的感谢信,那质朴的话语使房洪瑾的眼睛一次次模糊。“我只做了一点事情,却给孩子带来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我自己苦点,不算什么。”老人有一个愿望,就是到自己90岁的时候,资助的孩子要达到90个,让这些孩子们都能背上书包上学堂。
昔时恩泽 今日回报
谈及长期资助孩子的动力,房洪瑾说:“当年如果没有众多好心人的帮助,我无法完成学业,更谈不上未来。所以,我要在有生之年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孩子有学上,有美好的未来。”
房洪瑾成长于山东潍坊一个贫困家庭,靠着亲戚的帮助读完高中。大学期间,他依靠国家的人民助学金完成了学业。大学里,他穿的基本都是同学们的接济品。脚上穿的鞋,是学校化工厂实验室为胶鞋厂作鉴定时用的样品,常常是大小号混号穿、鸳鸯拐混着穿。接受并感受恩惠,造就了房洪瑾一颗感恩的心。也正是这颗感恩的心,激励他用实际行动报答党、报答人民和社会的恩情。
1997年11月,房洪瑾看到《人民日报》上的一条救助贫困失学儿童的消息。回忆自己当年面临失学的心情,老人坐不住了。老伴梁巧珍看出了他的心事,也支持他救助特困学生的事情。台灯下,老两口儿算起了账……1997年的时候,夫妻俩退休金合在一起不过1500多元。他们想着虽然不太多,但只要平时省一点儿,还是可以帮助孩子们的。
2008年妻子不幸患上直肠癌,需要承受不菲的手术费用和后续药物治疗等相关开支。对于这对仅靠退休金生活的老夫妻来说,这可是不小的数目啊。但夫妻俩始终惦念着那些无法上学的孩子,平时省吃俭用,精打细算,从没间断过资助孩子。妻子至今还穿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衣,房洪瑾从不乱花一分钱,只想着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在长长的资助名单中,有一些孩子来自“特殊”地区——海城市西四镇。当年老人下乡劳动8年。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房洪瑾得到了一家朴实农户的悉心帮助和鼓励,使他有勇气度过最难熬的岁月。因此,老人在希望办看到这个地区的贫困孩子时,毫不犹豫地掏出钱来资助。
海城市西四镇西四小学一年级女孩小程程(化名)就是被资助的孩子之一。老人不仅提供资助金,还多次回到那里看望和鼓励孩子。每次看望小程程,孩子总是亲热地挽着房洪瑾的胳膊不放,“房爷爷,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总是来看我,太感谢您了。我已经进班级前五名了,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报答您。”看到孩子阳光般的笑容,房洪瑾觉得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多年来,老人热心公益,只要从电视、报纸上得知哪里发生灾难,总要想办法献上一份爱心。1998年长江发大水捐200元;2009年及2010年玉树泥石流和舟曲地震,三次向市红十字会捐款共800元;四川芦山地震电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0元;2004年印尼海啸,坚持三年向市慈善总会累计捐款900元;2008年汶川地震,有21年党龄的他交了2100元特殊党费;2016年,为庆祝建党95周年,他又交了1000元特殊党费……
坚定信仰 一生追求
房洪瑾经常说,学雷锋就是自己一生的追求。他所在的原化工总厂是雷锋曾经工作的地方。六十多年前,房洪瑾怀揣着满腔热忱来到这里,在当年的鞍钢“三大工程”建设,以及鞍钢大规模焦炉工艺改造中挥洒着自己的激情与汗水。
房洪瑾常想:雷锋在短暂的生命中做了那么多有益于党、有益于人民的好事。我要向雷锋学习。雷锋能做的,我也能做。对于房洪瑾资助的行为,曾有退休老同志说:“房工啊,你资助很多孩子,是否想过将来有一天,他们在你的感动下努力上进。你脸上有光了?”他总是笑着回答说:“我不求回报,只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每次捐款,他都叮嘱希望工程办公室不要透露自己的姓名。“我做这件事情从未想过回报,只是想表达自己的一番心意”,老人说。受资助者不知道房洪瑾的身份,甚至不知道房洪瑾是爷爷还是奶奶。有一封来信竟称他为“解放军叔叔”,这使老人非常高兴:“解放军是做好事的集中代表,我的行为居然也给解放军增加了光彩,比只感谢我个人更有意义啊。”
对于房洪瑾来说,助人早已融入了他的血脉,成为一种习惯。得知灾区人民受苦,他主动捐款;看到居民家中起火,他不顾个人安危帮忙救火;在路上拾到钱包,他几经辗转寻找失主;见到小区雨后积水难出行,他主动掏腰包买水泥解决。“能在党和人民有需要的时候,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是我最幸福的时候”,房洪瑾说。
多年来,每到大学生入厂、学雷锋纪念日以及公司举办一些大型公益活动的时候,房洪瑾和关工委其他老人都会到场,为青年人讲述学雷锋的感受,引导鼓励青年人扎根岗位、不怕吃苦、干事创业。在一次炼焦总厂举行的雷锋文化论坛上,房洪瑾说:“帮助别人的人比接受帮助的人更快乐,就像是花钱买了一剂长期享用的快乐良药一样。”这句生动而朴实的话深深感动和鼓舞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对于一位耄耋老人来说,房洪瑾早已到了需要别人照顾的年龄。但他总是克服一切困难,用自己的辛苦和捐助奉献社会。老人总是说:“一名共产党员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作奉献,是天经地义的,没有任何条件可言,所以我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郭明义学习。”如今,房洪瑾的照片悬挂在雷锋纪念馆,让青年们在学习雷锋精神、做雷锋精神传人活动中,受到更直观的教育,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境界和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