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书。
《水浒传》中,那些生龙活虎的英雄人物,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毛泽东在历经几十年的阅读过程中,也曾对梁山众好汉做出一些独特的评价。
有武松打虎的精神
在《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最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毛泽东也十分佩服《水浒传》中的打虎英雄武松,赞赏武松大无畏的精神和英雄豪举。但他却更深入地思考这个故事,把武松打虎看作一种英雄气概,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他经常用这个故事启发干部。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应该有一种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夸奖战将许世友“不愧是名副其实的打虎英雄”,敢打“国民党这只虎”!他经常称赞英勇的红军战士,个个都是武松那样的打虎英雄。
另一方面,毛泽东也对武松打的“虎”进行分析。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把反动派比做吃人的野兽。他告诫人们,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示丝毫的怯懦”。他用《水浒传》中武松与虎的关系,讲明这样一个道理:人民和敌人,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的,你不消灭敌人,敌人就要消灭你。革命者要放弃幻想,不与反动派妥协。
学石秀的拼命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有这样一句流行的话:“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人们的精神境界。
毛泽东特别赞赏这句话,他多次讲过,人总是要有一种精神的。1957年3月在南京党员干部会议上,他号召全党同志要有一种拼命精神,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说:“我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什么叫拼命?《水浒传》上有那么一位,叫拼命三郎石秀,就是那个‘拼命’。我们从前干革命,就是有一种拼命精神。”
学宋江善于调查研究
毛泽东在一生实践中,特别强调共产党人要注重调查研究。他讲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这一道理时,用了《水浒传》中宋江三打祝家庄的例子。1937年8月毛泽东在他所写的《矛盾论》中写上了这样一段话:
“孙子论军事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说的是作战的双方。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可是我们的同志看问题,往往带片面性,这样的人就往往碰钉子。《水浒传》 中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
1945年2月,《三打祝家庄》在延安公演,毛泽东看后讲了这样的话:“三打祝家庄,为什么要三次?我看宋江这个人有头脑,办事谨慎,前两次是试探,后一次才是真打。我们干革命,就要学宋江,要谨慎。”
不当李逵式的官长
《水浒传》中的李逵疾恶如仇,但性情过于鲁莽,杀人过多。李逵勇猛无敌,孝顺母亲,对宋江赤胆忠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非常惹人喜爱的。但是鲁迅与一般读者不同,他超越那个时代普通中国人的价值观,对李逵的滥杀无辜十分不满,他曾写道“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
毛泽东是赞同鲁迅的看法的。毛泽东对于李逵不分青红皂白乱杀人,是持批评态度的。
毛泽东早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时候就发现,红军游击队里有些干部往往离开实际情况去估量政治形势、指导工作,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则一律狠整,因而出现了许多问题和错误。毛泽东批评这种人是“李逵式的官长”,他认为,离开实际调查就会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么,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毛泽东在这里讲述了这样的道理:共产党人,对于形势要冷静分析,要有头脑,不能乱闯乱撞。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去办事、指导工作。对于犯错误的同志,也要调查研究,分清情况,区别处理,不能见自己的同志犯了错误,就乱打一气。那样做,只能伤害同志,抛弃政策,放弃原则,对革命是不利的。
毛泽东将红军中“懵懵懂懂”处事的干部比作“李逵式的官长”,是批评他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同时用李逵这样一个中国人喜爱的人物作比喻,也肯定了这些人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使被批评者心悦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