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名篇鉴赏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篇鉴赏 > 正文

他,就是他——余继聪散文集《炊烟的味道》阅读散记

信息来源:中国文学网 发布日期: 2015-05-06 浏览次数:

(一)

彝族青年散文家余继聪先生是近十年来活跃在我国散文界的一颗新秀,我曾读过他的数篇散文,都是写他所熟悉的彝家乡村。如今,摆在案头的是二〇〇八年十二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厚厚的一大册《炊烟的味道》。揭开第一页,就无法释卷了。余继聪先生的乡村散文,文笔行云水流水,没有虚饰没有伪装,字字行行都是“乡村的记忆”。在他的笔下,彝家乡村是最真实的,一切的生命都是属于自己。《炊烟的味道》全是余继聪先生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心迹,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余继聪先生生在彝山长在彝家乡村,对彝家乡村的一草一木都满怀深情。他上大学、教书谋稻粮,虽已离开故土乡村多年,可是他总是忘不了他那生他育他的彝家乡村,忘不了抚养他成人的父母,忘不了关心挚爱他的乡亲,忘不了美妙自然的乡村庄稼、河流、炊烟、鸟儿、野花、小草……                                            

现代人向往都市,上学、谋业、求职、打工……拼命往都市里拱。然而,真实的生活却常常界限在乡村。在彝族青年散文家余继聪先生的散文里,处处都彰显着这种乡村生活的真实,爱中含忧,忧中犹爱,有种超凡脱俗的深厚。因而,注入他笔下的那些村庄河流、人物动物、植物庄稼、亲情乡情,都是有感情、通灵性的,这使他爱得真挚爱得深沉。他用一颗善良的心、用一双敏锐的眼,用一支如诗如画的笔,构筑了他的乡村散文世界,确立了他的乡村散文信念,唤醒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乡村大世界。                                        

收入《炊烟的味道》中的所有散文单篇,犹如袅袅升腾的炊烟,浓郁的乡情,每一缕都是温馨的,总是那么魂牵梦萦。守住那一缕炊烟,也就守住了温馨幸福的家。余继聪先生小时候就喜欢炊烟,那一缕炊烟的味道,其实也就是余继聪乡村散文的味道。                                     

(二)

在《炊烟的味道》中,有亲情、故乡情与思恋乡村往事之情;有对过去的怀想,也有由现实生发的感喟;有失落的追惋,也有新生的希冀。乡村种种情感,都化为一篇篇有形可感、秀色可餐的优美散文,飘荡着缕缕浓淳的思绪,让人回肠百转;然文思,却又随行文汨汨而出,汨汨而止;且如水而至的真情与不断升腾的如化开结晶而渗出的文思,是如此互纳互生,以致更有缱绻动人、一叹三思的魅力。这里,作家已不是急功近利、表象繁琐地反映生活、“写大我”,而是把灵魂沉入乡村、体味乡村而获得的自我超越,是个人深度情感和乡村深层内蕴合一的主体精神的高扬。我以为,这是作者真正寻找到的最佳视觉,能自如地用灵魂去驾驭的文字这匹恣肆野马的功力。作家在不断的创作中,追求不断的自我更新。他一面继续吸啜朱自清、杨朔等前辈作家的创作经验,一面四处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天地,结集出版的这部《炊烟的味道》,既保持了他充满乡村生活情趣的真纯、捕捉乡村新生活的片光羽影的敏锐、融天地于一炉的特色,又巧妙地寓某种生活哲理于其中。但是,余继聪之所以成为余继聪,正像有的论者所说,“他的散文写得最多的是乡村题材,他的乡村散文像一首首乡村牧歌、田园散曲,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如何突破,则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难题。”但乡民村夫气息却早已深深渗透到作家的骨子里,不仅流露在他今天作为都市人却每每怀乡、昔恋之中,更存在于他的人生视觉、他的心理沉淀、他的思维方式、他的个人气质及审美趣味仍末摆脱乡村生活混沌初留给他的最初的印记;因而他的乡村题材的散文思维重直观演绎多于理智吐纳,他对乡村事物的领悟力敏锐真切多于冷静,令他心旌摇晃的是乡村的淳朴美好及文明化程度下的种种忧患。而这,恰恰也就构成了他所有乡村题材创的基调。                        

(三)

阅读余继聪先生《炊烟的味道》中的乡村散文,如啜新茶,如呷陈酿,如饮彝家米酒。或天风朗朗,或横舟野渡,或一湾曲水萦绕如带;明净处有雪树挂冰,冷峭处有鹰立危崖,典雅处有瑤琴朱瑟。落笔便入一种境界,使人不细读也得细读,不回味也得回味,并可在细细的回味中得到一种澈悟与超脱的享受。                                           

随他的导引,我们闻到了炊烟的味道:温温馨馨的炊烟温温馨馨的情感,炊烟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守住了那一缕炊烟也就守住了温馨幸福的家。                           

随他的导引,我们看到了那些“乡村民歌手”:八歌、喜鹊、燕子、画眉鸟、布谷鸟……在乡村大合唱的总指挥阳光的统一指挥下,弹奏出了美妙的晨曲、小夜曲、奏呜曲、交响曲。于是乡村近了,人们心里依然念念不忘的土地、庄稼、河流、野花就自然深入內心。                               

于是乡村近了,人们可以与牛羊说话,也可以与花草树木说话,也可以把心窝里的话跟天空飘过的白云说话,也可以什么都不说……                                      

余继聪睿智的目光遍扫乡村,视线停滞之处便是一篇篇绝好的乡村散文。只要他眉梢蹙起、收缩、凝聚,不知哪来的许许多多乡村意像便融融洽洽地溶于一炉,一篇乡村题材的美文也就妙手偶得。其炉火之纯青,其文彩之搖曳,绝非一日之功。                                                  

(四)

生活中的余继聪比乡村散文中的余继聪更为真实。他行不乔裝,言不伪饰,待人坦坦荡荡,常以突如其来的真实打乱虚伪的演出。如果有人活得累了,将酒活跃,想在剧中添几分轻松,只要一请到余继聪先生,他准会赴约。他那语言的幽默远胜于莫里哀的语言。                           

人类知难而进。当都市的大散文家们热衷于热门题材的时候,余继聪却从偏僻的乡村冲了出来,爱乡村一切可爱之人,爱乡村一切可爱之物,为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乡村而黯然神伤,为乡村的各种草虫鱼鸟而欢笑,为一条包装过的河流而恐慌,为父亲编织的一顶斗笠精湛手艺而骄傲。他的这些乡村散文有旁枝墨里也不里迹,显心迹而不已留墨迹。凡是乡村所有,没有他不动情的。《炊烟的味道》这个散文集子中,作者画山有情,绘水有意,写人有爱,二十余万铅字犹如江南杏花春雨。尽管他惊慌失措地走在山雨迷蒙的小路上,但最终仍把心脉化春雨,点点滴滴滴在父亲精心编织的那顶斗笠上。                                       

春天小雨贵如油。深冬初春的荒落之季,《炊烟的味道》出版,无异于临春降雨,值得庆贺。春难留,意长在,余继聪先生的乡村散文实实在在,几乎每一个字都是从內心自然流淌了出来,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天然生成,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临风的玉树。余继聪先生不趋时媚俗去模仿任何一个名家流派的作家作品,自己走自己的路,默默探索,擅写别人没有东西可写的乡村,独树一帜。这是一个人想成为作家而不能成为作家与不打算成为作家却又真正成为作家的区别所我偏爱余继聪的乡村题材散文。                      

他,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