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学术讲堂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堂 > 正文

美俄外交回暖,整体关系尚难融冰

信息来源:大众日报 发布日期: 2019-05-20 浏览次数: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孙成昊

 近期,美俄高层互动频频,引发外界高度关注。5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就委内瑞拉局势、军控、朝核、“通俄门”调查报告等议题交流一个多小时,还表示有意在各层级继续加强沟通。14日,普京在索契会见了首次以美国国务卿身份来访的蓬佩奥,双方同意努力化解紧张关系并恢复沟通渠道,这也是美俄两国10个月以来最高级别的正式会谈。这一系列外交互动的背景是美国国内政治发生了有利于美俄关系缓和的变化。

 此前,美国国内的“通俄门”调查一直是横亘在两国中间难以逾越的巨大屏障。然而,随着特别检察官米勒“通俄门”调查报告大部分公之于众,笼罩在特朗普头上的最大阴云逐渐消散,对俄政策迎来触底反弹的机遇窗口。遗憾的是,美俄关系业已形成的“双层态势”难以打破,即特朗普和普京两位领导人之间“火花”不断,但国与国的关系却深陷泥潭、难以逃脱。“后通俄门”时代的到来,更不意味着美俄关系将快速重启。除了美国国内政治仍困扰美俄关系外,美俄两国战略互信依然缺失,让双方无法真正卸下防备、共谋合作。

 米勒“通俄门”调查报告排除了特朗普及其团队“通俄”的可能性,进一步巩固了特朗普的执政地位和底气。可以明显感觉到特朗普及共和党在此后气势如虹,甚至准备对民主党发起“反攻倒算”。近日,美国司法部长巴尔宣布将对“通俄门”调查的源头发起调查,查清在“通俄门”调查期间所使用的情报和监视手段是否越界。部分民主党虽对米勒报告不满,但也无可奈何,继续在“通俄”甚至“弹劾”问题上纠缠不休只会增加失去中间选民的风险。

 美俄外交互动的高潮尚未到来,“特普会”在特朗普余任或将再度上演。2017年,两位领导人分别有过两次会晤,但都不是专门为对方而来,而是发生在两次多边场合的“会中会”。2018年,二人在赫尔辛基会晤,没有取得实质成果。但彼时美国国内“反俄”情绪高涨,特朗普依然能够无所顾忌选择会晤,足见他对俄罗斯及普京的特殊好感。“通俄门”大石落地,两人会面的外部干扰将大大减少。

 特朗普对俄罗斯的好感有目共睹。一方面,自克林顿以来,对俄“重启”关系就是美国总统的夙愿,希望能妥善处理这对重要的大国关系。特朗普亦不例外,多次在推特上对俄喊话,表示愿意携手俄罗斯共同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全球性议题。另一方面,特朗普还相信对俄缓和不仅不会成为执政“负资产”,还有望成为2020年大选前的外交新突破。如果特朗普成功实现对俄关系转圜,加上此前的“特金会”,那么特朗普将实现奥巴马所未能实现的对朝、对俄“双突破”,为助选加分。

 遗憾的是,美俄关系业已形成的“双层态势”难以打破,即特朗普和普京两位领导人之间“火花”不断,但国与国的关系却深陷泥潭、难以逃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次“特普会”能够解决的问题十分有限,更难彻底融冰。元首会晤在美俄关系中的作用下降,因此不能对会晤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和幻想。

 “后通俄门”时代的到来,更不意味着美俄关系将快速重启。从美国国内政治角度观察,即使特朗普不再有因为“通俄”而被弹劾的隐患,但美国的对俄政策仍然有极强的政治性,绝非纯粹的外交问题,这种政治性不会因为米勒调查的尘埃落定而烟消云散。米勒调查只是“通俄门”调查的主力部队,但国会民主党人、自由派媒体“反俄”“仇俄”意识仍然存在,不会放过敲打特朗普的每个机会,更何况对俄制裁的阀门还掌握在国会手中。换句话说,只要特朗普继续执政,“通俄”话题就将如影随形。即使2020年白宫易主,新总统也不会放弃对俄强硬路线,以此凸显与特朗普对俄政策的不同。

 除了美国国内政治仍困扰美俄关系外,美俄两国战略互信依然缺失。两国在战略目标上的南辕北辙让互信建立尤为困难。长期以来,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将俄罗斯变成一个中等欧洲国家,促其融入西方体系或纳入美欧“大西方”战略轨道。而俄罗斯则谋求大国复兴,希望成为世界“独立一极”。特朗普政府接连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等官方报告继续将俄罗斯定位为“修正主义国家”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这样的叙述和定位只会加剧两国间已有的战略不信任,让双方无法真正卸下防备、共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