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讲堂 党史学习 理论家园 高端言论 先锋之歌 名篇鉴赏 经典著作 影音资料 人生寄语 文明礼仪 健康驿站 新书快讯 走进福大  
名篇鉴赏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篇鉴赏 > 正文

自由女神与《论语》

信息来源:中国文学网 发布日期: 2015-05-22 浏览次数:

身后是传统中国江南水乡的淡雅景致———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英武的自由女神右手依然高擎火炬,而左手却捧起了《论语》。这是上海三联书店近日出版的加拿大籍学者贝淡宁(Daniel A. Bell)先生的新著《超越自由民主》的中译本的封面设计。

贝淡宁之前一直被看做是西方社群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近年来的研究思考,却始终围绕着儒家和东方,2000年的《东方遭遇西方》、2008年的《中国新儒家》、以及2006年的本书,三本著作都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但目前只有此书有了中译本。

当代中国的儒家在近年来达到了最高潮,各种思想流派对“儒学”议论纷纷,此时,贝淡宁此书无疑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贝先生是一位西方人,但却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甚而还在某些场合以儒者而自居。他对儒家文化的亲近使得他去除了一般西方人对东方文化的误读和偏见,同时,作为一个生于长于中国之外的非中国人,他又少了一份对传统文化的自恋与痴狂,这或许正合乎于儒家所为“叩其两端而执其中”的中庸之旨。书中对“普遍适用性”的批判质疑以及对适宜东亚的“人权”、“民主”、“资本主义”的审慎的思考和判断,无疑对关注于中国前途命运的人都会有所裨益。

贝先生关注现实政治。身为清华大学礼聘的第一位外籍政治学教授,他之所以来到中国执教,虽有出于他的中国情结的因素,但从其自序中可以看到,他更看好的是中国“巨大而多样化的国家”,还有“它是尝试不同的政治改革的很好的实验室。”

在他质疑自由民主的普遍性的时候,还有对儒家、法家的传统价值的反思,他指出符合西方立宪民主的人权标准未必适宜于东亚国家,并着意从儒家思想中寻找与人权观念相应并且符合“亚洲价值观”的思想;在探讨东亚对实行西方式民主的意愿及其可能性方面,则对源自雅典的民主性公民制度进行了思考,并结合新加坡的经验和教训,重点考察了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合理修正的可能性,提出精英主义———有儒家特点的民主的概念;在“适宜东亚的资本主义”一章中,分析了儒家对财产进行限制的义理价值,并着意强调了这种价值在当代社会的可行性。

作者试图从以上三方面为困扰当代中国,尤其是当代儒者的关键问题提供一种实践的可能,以期真正实现对西方自由和民主的超越。而此一问题也正是近年来被儒家学者乃至其他两派不时提及,且态度迥异的。贝淡宁以其广阔的视野,中西、古今,进行全景式的搜索和思考,并将其目光投向外籍劳工,投向位于汶川地震区的都江堰工程这些具体而微的方面。虽或问题本身并没有得以完美地解决,但其视角与情怀却是当下许多自诩为儒家人物者多所不及的。

此书中文版的问世,贝淡宁的儒者身形也将愈加清晰,其能开出一条新路,我们拭目以待。行文至此,不禁又想起开篇提到的那帧封面图,或许就是对一个曾经的社群主义者,未来的儒家信奉者最好的隐喻。